黎志宏
甘谷县新兴初级中学 甘肃省 天水市 741200
摘要: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给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学生是未来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学方式也要积极转变,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然而,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知识点的灌输,课堂中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当前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应重视此类问题,并有效转变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掌握数学知识,而需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式,并且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去看待所有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内容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了解数学的演绎逻辑,实质上这种所谓的逻辑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产生的阻碍作用。这种既定思维形式只会让学生一味地关注某一结论,学生很难注意到产生此种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数学教师也会让学生大量的进行数学练习,在比较刻板的既定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重复一些结论,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对某些公式的记忆背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数学作为一种程序化的工具,让学生的学习逻辑化。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发现数学是一门艺术。数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了解新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散的思维方式。
二、多种教学工具丰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发展,使众多教师对新型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诸多探究,其中有许多比较新颖,极有有借鉴意义。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等。由于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策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倍增。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在欢乐的氛围下,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如,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小的游戏,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区分理解。在上课之前教师会运用多种方式,准备进行游戏的工具。在课堂上将这些工具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根据所拿到的游戏道具进行游戏,从而区分相应的数学概念。学生根据教师的相关提示,积极参与游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此类方式,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也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初中数学学科与其他类学科相比较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拥有更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进入初中之后,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抽象性有所增强。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知识显得比较深奥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很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积极寻求数学教学的本质,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只是学习难度较大,只是内容复杂难懂,学生只看到了数学的表面现象。只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转变数学教学的单一枯燥方式,学生会更加积极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进行函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函数知识变成直观的图形,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四、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对数学问题的处理。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数学问题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层次明确。通过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合理的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靠习惯。教师还需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联系,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相符,学生将难以理解,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学习资源,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之中。教师要积极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合适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发现数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问
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独立思考的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其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寻找正确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教学状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当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青富.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中外交流, 2019, 000(036):368-369.
[2]黄雅秋. 刍议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神州, 2013(2):178-178.
[3]代海涛. 刍议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0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