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朱宝艳
[导读] 现阶段,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大还越来越严格。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全面化发展。
        朱宝艳
        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小学部     25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大还越来越严格。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全面化发展。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引言
        小学期间较为重要的课程必然少不了语文课,而语文课中阅读又是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多方面在语文阅读中都有体现,所以借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丰富的人文涵养,将其充分利用,才能让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润物无声般的滋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原因
        由于人的发展中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仅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所以在小学阶段更为重要的任务也包括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据目前的情况每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高,语文教师也没有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融入语文课堂是对学生有利的事情,这使得心理健康的教育很难发挥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其良好的人格的形成。就目前现状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并不明确,且渗透的方法比较单一,形式缺乏多样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结合,对于整体性的教学把握还是缺乏考虑,从而使学生产生缺乏阅读兴趣、注意力分散、自主学习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追溯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心态、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了解,从而被传统教学方式禁锢了思维。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措施
        (一)合理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师在教学方式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讨论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并拓展自身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的互动效率进一步提升上去,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将阅读有效性提升上去。
        (二)利用课堂互动学习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课堂互动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互动的魅力,也能让他们勤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我们利用课堂互动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向学生讲解《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阅读一遍,之后请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学习。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今后阅读更多的书籍。
        (三)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动性
        语文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发展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其学习的内部动能就会增强,进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对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会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所以说,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同,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更加准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的不足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同样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当阅读课堂结束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够得到人的认可与鼓励,只有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才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可定,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只有不间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才能通过互动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与地位,将二者结合,更准确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于小学语文阅读中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我们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收获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应积极地推广这种教育方式。此外,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发散性思维形成,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成长方向去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一定要将二者更好的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不断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一切,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蔺淑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09):21.
[2]段春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55.
[3]吉洛五沙,布格阿依,马海阿牛,万莉,黄文武,王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718-1721.
[4]曾韵.随迁子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商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5]钟燕萍,谌俞冰,钟彦芬,谭志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95-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