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成都610225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大气探测专业本科学生最基础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课程体系内容抽象和教学工作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难点出发,针对应用型工科教学的目标与需求,对教学举措的改进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学生高效学习和灵活运用此门课程的知识奠定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应用;工科生;教学方法;优化
引言:为了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院校开始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和大气探测专业的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根据调研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也较大。因此在新的教学和实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需要对C语言的教学方案进行改进,以优化教学过程并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一、C语言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课程抽象难懂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应用型工科生而言,C语言程序设计是基础性课程之一。但是总体来说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吃力。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C语言课程本身的特点有关。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所涵盖的知识类型较多、内容丰富,集合了高级的语言程序、体系结构以及数据结构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知识。学生在基础知识构架不完善、学习体系未建立的状况下,难以深入理解C语言知识点背后蕴藏的原理,使得教学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都不够理想。
2.内容剖析难度大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C语言教学内容的解析难度大,实践性的动手环节相对较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涵盖着很多重要的设计方案、处理系统以及算法知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技术条件以及应用型需求等条件的约束下,教师往往站在主观的角度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割,使得C语言知识的讲述逐渐转变成为符号以及代码的灌输。实践应用的活动数量比较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较少,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C语言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对学生运用C语言知识的能力造成极大的阻碍。
3.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下,C语言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显著的差距。部分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短缺,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C语言程序设计内容可能已经过时,无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热点需求相匹配。部分院校缺乏对就业市场的系统调研,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计算机程序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变化,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是多年前的教材,使得C语言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发现在学校所学习的C语言知识难以直接应用,教师所教授知识的作用无法充分彰显出来。
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需要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要对C语言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强调教学和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性;其次,提高对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力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最后,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为知识的应用程度提升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
1.分类归纳C语言知识
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需要对C语言知识重新进行分类总结,把C语言基础夯实。C语言程序课程中需要记忆的知识量较多,运算符号丰富,语法规则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很多教学知识需要记忆。比如关键字、函数的输入与输出形式、格式的控制字符、运算符号的优先等级与结合方向、指针的运算等等。这些内容需要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不断对知识进行分类、对比和归纳。
在学习运算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归纳出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关系运算符,关系运算符优先于逻辑运算等知识点。除此之外,自增与自减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的优先级与运算方向等进行比对和总结。学生刚接触这些知识时,往往难以掌握,教师需要紧紧抓住这些基础的知识点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线索。抓住教学重点,不应局限在单纯的记忆当中,需逐渐将知识点转变为可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并逐层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强化实验与实践操作
在传授C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课件内容进行制作,逐渐将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转变得更为生动和形象。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在课堂上直接运用C语言的相关程序进行实践操作,为学生们展示程序的实际运行结果。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将C语言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结合教学知识点设立实验项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展开分组讨论,最后合作撰写实验报告。由此有效提升应用型工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强化调研力度
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需要在社会上显示出相应的价值,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和市场应用需求进行接轨。应用型工科的教学活动需要突出其实践性,不仅需要按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也需要院校和教师定期进行调查研究与就业反馈的工作。关注最新的教学技术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新的理论知识,同时为学生们分析就业形势,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创造出更高的教学价值。
4.强化教学管理与教育引导
在新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下,学校与教师需要强化教学改革意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手段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升C语言知识对应用型工科学生的吸引力。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教学课堂的管理水平,规范课堂教学纪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实践提升技能水平,并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强化思想教育意识,彰显应用型工科生的就业优势,建立学生学习成才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C语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熟练程度。
结束语
和其他类型的课程不同,电子信息类工科院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在新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下,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措施,强调教与学的结合,突出程序设计的基础学习方法,建立正确有效的程序设计理念。这是工科学生更好地学习C语言知识基础和利用C语言的知识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陆有丽,蒋军强,欧先锋.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02):83-86.
[2]崔容容,唐琳,任艳焱.应用型工科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2):102-104.
[3]李盛, 赵婧, 宋宇,等. 面向应用能力提升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 003(023):P.176-178.
[4]张巍娜.应用型工科院校C语言课程MOOC教学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9):149-150.
[5]谢超, 施培蓓, 钱言玉. 基于N-CBE理念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 033(006):148-151.
[6]张海洋.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8, 032(001):P.132-134.
作者简介:
姓名 : 唐晓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2年2月
民族:汉
籍贯: 四川
现任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职称: 讲师
学位/学历: 博士
职务::
研究的方向:大气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