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霞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小学 415500
摘 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提高,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以及欣赏能力的重要工具,更是解除学生文化课压力的坚实支撑。就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特点来看,其主要是内容丰富充实、审美元素充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此类特征,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深度成长,引领其自主地参与到美术探索活动中。下面,本文就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课堂;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美术是小学课程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大量生动多彩的图片以及鲜明的颜色对比完成,教师应该充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性格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开放活跃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深度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其审美意识的成长提供相应的铺垫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征
(一)内容丰富充实
美术内涵主要将部分物质原料作为基础,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对其予以展现映射,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展现空间。美术可以被应用于建筑领域亦或是绘画领域,学科内容相对复杂多元化,在各个学科项目间均能够有所渗透。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需要理解部分有关于美术课程的外延内容,如此便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认知能力。
(二)审美元素充足
对于小学生来讲,美术课程的核心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美术技巧以及基础知识,而是需要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审美意识。借助于审美观念的提升,学生将会形成更为完整的德行素养,无论是在其学习成长亦或是人格塑造方面均产生着无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文化思想以及道德情操。小学生的审美观念将会对其今后的为人处世产生本源上的影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三)特殊心理特征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在探究欲望的引领下,学生将会充分挖掘身边事物的特征,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以及思维视野的限制,因此难以有效辨别各种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无益于学生的深度成长,而小学美术因其自身的独特视觉元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种基础上,小学美术教育在迎合学生内心需要的同时还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阶段性特征。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创造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感悟艺术
小学是从幼年向青春期过渡的中转站,此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均是极为丰富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讲,美术课程也需要具有相应的生动性以及丰富性。鉴于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出更为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明确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以及其能力发展需要,通过乐观、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素养高度的提升,重点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术作品的熏陶。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描绘老街”专题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有关于老街的风景图片,并在其中融合相应的诗词,以此来引导学生领会来自于老街风景的魅力。著名诗人王维被称之为将画与诗篇结合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王维对老街的诗篇、画作的描绘,而后引领学生分小组创新,从身边的老街着手,将自己的情感跃然与纸张上。在此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被有效激发,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和其他学生群体达成良好的交流沟通,这必然会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
(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领悟艺术
科学合理地发展校外美术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极为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以及博物馆等建筑场所,其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校内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发展家庭式美术资源,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除在校以外,剩余时间几乎全部在家中度过,家庭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的氛围以及艺术情操的陶冶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可以让有条件的家庭购买相应的美术书籍等等,借助于手机以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进行指导学习,如此必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艺术素养以及认知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举办部分家庭展览会,这样不仅仅能够优化活跃家庭氛围,而且还能够引领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校外资源的有效运用不仅仅能够充分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其形成更为良好的审美意识,对于学生的深度成长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提高学生的德行素养,以身作则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模范,言行举止需要契合教学的标准,将对学生开展的教育内化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为优质的教学效果,深度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美术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需要符合相应的审美标准,以此来为学生提供积极正向的模范作用,教师一定要贯彻自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先行做到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规矩。
例如,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材料的好习惯,那么自身就必须要做到这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引导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爱好范围,不断充实自己,以此来保障自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色彩的教学帮助。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德育元素,用以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深度强化其德行品质。
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重点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形成更为良好的学科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多个层面着手,深度契合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其审美意识、想象能力、创造思维以及德行素养的成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颖.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张迎亚.陶行知“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36+38.
[3]胡静.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