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普宁市委党校 515325
内容提要: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融合红色资源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重大的现实理论课题。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普宁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融合红色资源推动干部培训工作的若干建议,指出积极探索干部培训工作与红色资源相融合,既能有效保护革命旧址,又能不断开创干部培训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红色资源 保护利用 干部培训工作
当前普宁市革命旧址共有61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7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旧址13个,革命领导人故居3个,烈士墓7个,纪念设施11个。其中,按保护级别分:列入省级文保单位3个,县级文保单位29个;按利用级别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基地1个,市级基地10个。普宁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融合红色资源进一步推动干部培训工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普宁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革命旧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融合红色资源推进干部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革命旧址也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涵的红色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不断创新干部培训模式。但当前普宁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革命旧址保护认识不足。一些乡镇干部、部门领导,还有不少党员群众文物保护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革命遗址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其建筑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二)展陈方式落后。部分遗址陈列内容不够丰富,展览手段单调,有的对文物史料收集挖掘程度不够,展出的展品大多是初建时期收集到的文物、图片等相关资料,至今没有太大的改观,更谈不上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综合展示方式方法。展示手段还停留在“一些图片、几块挂板、配些实物”的老方法。而且,大多基地存在资料门类不全、内容不丰富、缺少品牌特色等问题,从而影响展出效果,制约社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开发利用深度不够。从普宁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来看,主要是一些作为物质载体存在的遗址、遗物、旧址及纪念设施,而再现革命史实、继承和弘扬普宁市红色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则极为罕见。而能够反映普宁市红色革命遗址历史的影视资料或宣传片则更为鲜见。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保护,一些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未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的创新与产品匮乏。
二、上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的缺乏,在建设和维护上,很多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好设想和计划无法得到较好落实。特别是现在,大部分革命遗址依然存在较大的经费缺口,日常运转尚存一些困难,更不用说设施改造、手段更新、资料征集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相关部门缺少协调配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不够,精品少,除了专业人才缺乏、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视度不够这两个因素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体制不顺,文物保护涉及的相关部门条块分割,致使红色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三)专业人员缺乏,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各遗址管理人员队伍特别是红色文化研究人员、讲解员严重缺乏,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创新意识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不足之处,而这些诸多因素影响了党性教育基地的管理、服务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有专职人员的基地,又因编制关系不顺、经费不足等原因,影响了管理队伍的稳定。
三、融合红色资源推动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
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又能促进革命旧址的保护。积极探索干部培训工作与红色资源相融合,既能有效保护革命旧址,又能不断开创干部培训工作新局面。兹提如下建议:
(一)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文物保护和宣传力度。红色革命遗址的建设和保护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投入足够经费才能得到较好的维持和发展。如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红军石刻标语,于1931年至1932年凿刻,35块石头上共刻标语57条,其中潮南区境内37条,惠来县境内10条,而普宁市境内10条,分布于普宁市下架山镇碗仔村盐岭径路旁的7块天然大.石上,上世纪70年代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自然冲蚀、地貌改变,2010年革命遗址普查时,有5块被淹没于深山老林中难觅踪影。2019年10月普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管文物保护的相关领导高度重视,通过申请经费,与碗仔村干部密切配合下,广泛发动村民寻找,于2019年底全部找到,让5块“隐遁”石头重见天日。诸如这样宝贵革命旧址的保护工作,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应增设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组织部、宣传部及党史研究室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大力加以宣传、保护及充分发掘利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修缮提升。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提升,确保重要的革命遗址能够正常向公众开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017年11月,普宁“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被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但旧址展陈方式单一、落后,应对旧址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修旧如故,通过声光电技术,打破传统展示的局限性、单一性,丰富展示内容、增加展示空间。要对普宁红宫主体结构、室内装饰及布展等进行全面修缮。要推进“红色+党建”深度融合。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被定为省“红色村”,要全力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将其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教育基地。同时,依托革命遗址打造更多的普宁市党员教育基地。
(三)整合红色人才资源。要整合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管理机构,聘请一批思想政治、国史党史等方面专家为客座教授,不断整合和充实党校教育资源,为党校教育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制度保障。
(四)创新多元化教学手段。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党性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抓住普宁属于海陆丰革命老区的红色品牌,不断挖掘、充实、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将红色历史赋予新内涵,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实效性。要通过体验式、情景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活动,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增强党性教育入情、入理、入心效果,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理想信念上得到强化,在党性锻炼上得到升华。如流沙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墓碑敬献花圈、在普宁红宫展览馆内的参观考察要成为进行现场教学的固定科目,进一步加深参观者对那段革命岁月的感性认识。要在流沙“八一”馆、杨石魂故居等开展专题微课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烈故事、提炼革命精神,以牺牲的价值、信仰的力量等主题进行专题微课堂讲解,加深参观者的所观、所感,所学。
作者单位:中共普宁市委党校
地址:广东普宁大南山街道市委党校
邮编:5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