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元礼
[导读] 摘要:在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盲目开荒、乱砍乱伐,导致各地植被生长稳定受到影响,这样不仅加剧了区域的水土流失,而且会增加水系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并破坏整体水系生态。
        山东绿景生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盲目开荒、乱砍乱伐,导致各地植被生长稳定受到影响,这样不仅加剧了区域的水土流失,而且会增加水系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并破坏整体水系生态。尤其是在了解甘肃临洮地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后可以发现,针对当地经济条件和治理需求,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并改善当地水系环境。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作用
        引言
        虽然现如今我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累积了大量经验,并获取了优异的治理成绩,但在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中,面对逐渐提高的工作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继续进行探索。只有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才能有效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
        1、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概况起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小流域内垦殖指数较高,土质疏松,团结粒差,如果遇到大雨或是其他特殊天气时,会导致土层外表面在雨水的侵袭下失去平衡,严重时会造成综合性的水土流失。另小流域内一般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缺少林草庇护。人为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严重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小流域内的沟渠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周围的田地受到严重的侵害,土层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会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后期庄稼作物的生长,导致大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的现象,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经济具有不利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危害非常大。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
        首先,对流域所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充分考虑流域的水土资源及生物资源的承载力。其次,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合理规划利用流域内土地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优化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比例和产业结构。第三,坚持因地制宜、适度治理的原则,根据土层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理方式的选择,并根据实际的工作效率进行治理方案的规划,严格按照相关的治理方案进行落实促进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经营。
        3、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作用
        3.1提升拦沙效果
        总体来讲,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既复杂又繁琐的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尽管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漫长,但是却能有效地解决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通过以改变坡地地形的方式来进行防治,并且能够借由拦蓄效果最大程度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通过改变坡面的形态,降低坡度并且减少坡长,以此来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并且合理地改变地表径流定向富集,以此来提升拦泥蓄水的效果。
        3.2利于提升生产力
        通过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能够有效地运用起沟坡地的地理优势,并且能够提升沟坡地的利用效率,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生产力。当前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正在趋势我国的生态环境呈良性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也便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经济效益愈加显著。并且,在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还能有效的增强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也便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粮食产量。
        3.3保护生态效益
        在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展开水土流失治理活动之后能够有效地增强地表雨水径流量,也可以避免出现洪峰以及洪水总量过大的问题,以此更能有效地降低洪水以及洪峰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并且,在建设塘坝这类蓄水工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的淤积问题,保证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这样也便能够有效地提升抗洪灾害的能力。不仅如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提升生态效益来说也是有着极大运用价值的,众所周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当中林草治理以及工程治理是比较主要的两种治理方法,这两种治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小流域土壤的结构,还可以逐步提高土壤的渗透力,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4、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研究
        4.1增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水平
        首先,要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导致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分析其形成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导致,如果是人为因素需要弄清楚是企业污染还是农业、生活用水原因。总之,要对实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方案。其次,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案中,要充分结合科技手段,将新技术、新产品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率,比如可使用高分子材料覆膜方案,或是可分解一次性植被覆盖方案,通过这些新型材料及技术的运用,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能更快见到成效,并且在治理完后再通过这些科技手段维持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4.2加强后期管理
        首先,小流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工程措施的维护,做到建管并重,发挥效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植物措施的管护,对造林种草进行有效地管护,从而确保植被能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其次,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措施等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使得不同类型小流域治理能依据不同的要求和规范,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最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后,应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两方面对其进行验收,并规范验收程序,使得小流域的治理符合国家标准。
        4.3提高资金保障
        水土保持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因此,在实践落实中,要增加中央政府与区域政府的投资,确定政府、企业以及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促使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同时,还要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热情,促使其在了解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以股份制的方式参与当地工程建设,这样不仅能增强实践工作的资金保障,而且可以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3.4加强宣传力度
        小流域治理工作不仅要得到国家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与认可,还要集合社会大众的力量。因此,当地政府在明确实践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要加强有关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并支持和鼓励更多群体参与实际建设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引导群众全面落实保土耕作措施,并安排专业人员组织进行多样化的治理宣传,如了解水土流失的意义、有关政策及增产增收技术等,这样不仅能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明确实践治理工作的关键性,进而自主参与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活动,并从小引导他们构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自主意识
        4.5健全综合治理组织机构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要取得相应成效,必须对其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健全,使各机构、各部门都能发挥相应作用,把复杂的工程治理工作条理化、清晰化,使各部门各司其职,让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挥工作、管理工作及监督工作都能更为明朗,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规范程序进行管理,对各流程进行严格把控。
        结束语
        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从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实现环境的优化处理,从而推动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娇娜.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2):97+99.
        [2]王慧.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1):31-34.
        [3]柳明江.基于水土保持预防规划及措施体系与配置构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1):44-46.
        [4]梁爽.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典型设计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1):112-114.
        [5]江小毛,艾安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9(11):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