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易庄宸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 050700
摘要:地震灾害是危害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要重视建筑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性,提升抗震性能,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措施
引言
在我国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建筑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诞生了许多标志性建筑。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生态建筑。然而,自然灾害的频发让人们意识到建筑安全性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的稳定性是一种严厉的考验。人们开始重视建筑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本文就建筑的抗震设计展开。
1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整体合理性原则
要进行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工作,首先必须确保结构设计保持整体合理,并严格遵守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结构设计标准,以确保建筑物总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抗震设计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结合房屋建筑结构周围的环境特征来设置不同的抗震设施。抗震设计规划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建筑物具体的结构规划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2多元化抗震设计
抗震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抗震设计作为基础,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以确保建筑具备多功能的防震性能。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单纯的抗震设计无法全面提供保障,抗震效果不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抗震设计的多重性。以增加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而保证其在抗震中发挥显著的效果。这是如今抗震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1.3规则、对称分布原则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遵循建筑结构规则、对称分布原则,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对称分布能够有效的提高抗震性能,由于许多建筑的体型较高,建筑抗震的性能要求也更高。因此,必须遵循建筑结构规则、对称分布原则。此外,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的结构特征,如平面形状。同时,在进行建筑的纵横比设计时,需要更加注重建筑结构设计的对称分布性原则,确保建筑的扭转符合相关要求。此外,需要注重建筑刚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从宏观角度上进行考虑,按照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原则,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还需按照建筑的基础形式,分析场地设计要求、设计的可行性,减少建筑结构基础设计问题的发生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措施
2.1柔性结构的应用
由于强烈的地震破坏力,建筑结构容易变形。在这一问题上,即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建筑结构也会在短时间内倒塌。因此,为进一步延长断裂时间,建议将柔性结构用于结构的抗震设计。柔性结构是一种不受刚性角限制的用柔性材料建成的结构,其抗拉能力、抗弯能力、抗扭能力、抗剪能力及抗压能力都非常好。如果在使用了柔性结构的情况下,且其外部负载不是很高,则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整个房屋建筑结构的平衡。另外,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应力,可以使用适当的变性抑制材料组合来延长房屋建筑结构的破坏时间。
2.2改善结构构件延性条件
第三水准抗震设计是指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裂度的高强度地震灾害时,建构筑物不致于整体垮塌,危害公共生命财产安全。处于第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已进入弹塑性状态,而有效改善建筑结构的延性条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整体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固性。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特征为例。
由于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承载体系中的破坏形态各不相同,为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尤其是混凝土构件对地震能量的吸纳量与抗衡量;竖向混凝土构件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稳定作用。若竖向混凝土构件的柱轴压过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柱的延性条件。为此,相关人员要结合抗震要求,对竖向混凝土构件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并采取适宜的箍筋配置方式,有效改善构件的延性条件;③针对延性条件差,且应力失衡的构件,可使用型钢混凝土,对混凝土构件的延性与整体建筑结构的抗剪能力予以平衡。
2.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所谓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是指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利用一些耗能杆件的屈服和弹塑性变形来消除地震能量,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各个构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避免构件因为地震作用力的影响而出现破坏。因此,建筑结构的各个构件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能够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当遇到强震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变形时间来保证建筑物不会马上脆裂破坏,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同时,还需要考虑余震的影响,设置多道抗震防线,避免余震的作用导致建筑结构损伤的积累而导致建筑坍塌。
2.4加强建筑结构平面布置
作为建筑结构抗震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平面布置状况的好坏、合理与否,体现着这类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因此,在确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注重规则的结构使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平面布置工作,给予建筑结构性能可靠性增强更多保障。同时,在完成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工作、提高抗震设计质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业技术规范要求,确保建筑在实践中的结构应用状况良好性,避免影响其抗震设计效果。
2.5优选设计方案
对我国的混凝土建筑工程而言,抗震结构的设计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分析,确保设计中剪力墙、砌体等结构的布置合理,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在抗震结构设计方案的应用中,提高对各种数据资料的重视力度,保证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在展开抗震结构设计时,考虑到后期施工过程中结构的设计,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提高对现场环境的勘察研究,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特点,选择优质的设计方案,保证整个工程后期施工的科学与稳定性。
2.6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中,建筑物的体积和形状对抗震的影响很大。形状规则的建筑物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由于建筑结构要求满足功能性使用的需要,留给建筑结构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要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的主要方法就是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当前,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房屋建筑都采取了一定消震和隔震措施,尤其是对建筑来说更是如此。消震和隔震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房屋建筑的刚度进行控制,能够使得房屋在地震发生时处于塑性的状态,使地震所带来的强大能量大部分都被消耗掉,建筑物本身所承受的地震的压力变得非常小,增强建筑物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和规划,提高建筑结构的总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只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才能为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万里.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低碳世界,2019,9(5):216-217.
[2]师建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
[3]陈东海.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50.
[4]范娟娟.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0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