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相关项目因建造内容繁杂、施工工艺标准高导致水利相关工程项目修筑时间相对较长,因此项目的施工质量因居多因素的限制,譬如当地的建设环境、资源的调整利用、施工工艺的把控等因素,其中,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混凝土施工环节,务必需要重视混凝土工艺的相关规范实时把控质量关。基于以上内容,文章着重地探究水利项目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把控,以期对今后的现场工作发挥鉴戒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创新;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提升,大量先进技术以及先进设备都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则是近些年来,在各个项目工程建设期间被广泛应用的施工方式之一,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对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进行重视,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使其可以与工程结构、施工周期、施工技术等有效结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施工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工艺水准也取得了稳定的提高,在其原有的优势下,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钟爱,并且获得了普遍的采用。砼属于防腐蚀性较强的用料,它不会受水与其他介质等影响,而且制造简洁,居多环境下不容易被其他因素腐蚀,性价比高,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水利项目建设时,倘若施工用料被大体积腐蚀,会很大程度的超出预算,从而成本增加。不仅如此,砼施工工艺还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能,在施工完成后不易产生质量的问题,可以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由于砼的性能,在水利项目采用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日常的修复概率,与此同时中国能源体系的建设可以稳定发展,从而社会也可以健康、显著发展。
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技术创新及施工技术
2.1加强混凝土浇筑早期养护
生产高质量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混凝土第一阶段中的浇筑工作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后期混凝土的遇冷收缩问题,需要对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本身的湿润度加强管控。不仅是浇筑过程中,浇筑之后的保养阶段也要协调好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混凝土自身的湿度、人为保湿手段以及混凝土硬化的速度和水平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四者相互配合,并且分别维持在最合适的标准范围内。其次,混凝土浇筑之后,限制其保养的时长,根据混凝土生产要求的不同,可以在最短28天保养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延期,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监督混凝土的质量和硬度以及及时进行笔录。更为重要的是减少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时间,时间一长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破坏。为了保存混凝土中的水分和湿度,覆盖时间要持续到混凝土彻底固定之后才可以解除保温措施。
2.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闸施工中的应用
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它是连接上下游的关建环节,因此可以说水闸的施工质量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一个水闸来说,就包括了很多结构,其中有防坡、防冲槽、闸门、闸室等。这些结构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也大不相同。在进行水闸底板的施工前,有必要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要求建立施工模型,并对施工中除了混凝土材料外,其它的施工材料敷设位置进行确定。在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浇筑好的水闸底板必须与地基保持水平。其次,为了避免水闸底板发生沉降的现象,可以在地基上层先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其厚度约为10cm。此外,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确保各个部位的强度一致,避免各部位混凝土浇筑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水闸的整体强度。
在浇筑闸门的闸墩时,由于该部位对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会在闸墩门槽部位使用密集的钢筋进行支撑,虽然钢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结构部位的强度,但是这也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钢筋材料较为密集,因此首先会对混凝土材料的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浇筑方量较难把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根据闸墩的倾向进行浇筑,为了避免闸墩和底板发生不均匀沉降,还需要对浇筑的混凝土方量进行控制。
2.3碾压坝体混凝土入仓技术分析
在低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以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直接入仓无疑是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在高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浇筑活动中,罐车直接上坝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坝体的中上部基本没有条件直接入仓,因此在高碾压混凝土浇筑活动中混凝土如何入仓成为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项目施工之前,原材料的测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控制本工程的流程中,采用品质较高的水泥设备,其中添加部分的沙子和天然的卵石,从而提高碾压后混凝土的粘合性。同时添加部分的粉煤灰,保证外在的粘合剂以及内部的水泥的纯正性,采用高效的减水剂进行处理。一般来说,石粉的安装需要以煤矿的标准为主,生产混凝土之前,确保施工的额合理性和合格性,保证原材料的精度和纯度,首次使用时,要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有效性的检测工作。
2.4注重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前,要结合施工图纸,检测水利工程的预埋件(管)的方位布置情况及钢筋的数量和直径,确保预埋件(管)没有遗漏,然后在对水利工程模板的垂直度、截面积及标高加以确定并控制;在水利工程模板浇筑施工前,要仔细清理模板杂物,在进行洒水处理后再根据模板施工规范进行浇筑施工。在混凝土进入水利施工现场后,施工质检员应对混凝土的相关技术手续进行检查,并对混凝土的现场温度及强度采用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复检,如混凝土的坍落度、温度、强度符合浇筑要求后及时开展连续浇筑施工。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在浇筑水利工程竖向构件时,应先行设置厚度约100mm的水泥砂浆垫层,在浇筑的高度上要小于3m。浇筑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水利工程模板、预埋件及支架的位移及变形情况,确保浇筑安全。
2.5加强浇筑技术与保养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浇筑技术与保养技术都对施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比如,采用混凝土浇筑板的数量、形状、位置等,都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钢筋的配置位置是否正确、结构内部杂物是否清理干净,采用的振捣技术、设备等都会对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较大影响,控制不当极易出现施工裂缝问题。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量一般比较多,工程量大,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分层情况,这就要求在进行浇筑施工时做好混凝土预拌,严格控制浇筑施工的厚度,避免出现施工开裂。此外,施工保养工作也极为重要,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保养方案,对混凝土施工进行按时浇水、防晒、抗冻等保养,避免出现施工裂缝问题。
结语
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为水利工程结构体系提供更加稳定的基础,避免外界水资源等环境对工程构件造成的影响。同时凭借技术优化措施,增强了工程质量的可控性,为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奠定了扎实基础。故而,在论述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期间,必须明确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流程与质量检测标准,确保通过专业的设备能够有效识别且能及时修补,才能为后续水利工程体系的构件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淑娟,李文.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47.
[2]姚亮.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6(25):235.
[3]周欢.浅谈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4(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