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晓慧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晓慧
[导读]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是一项重点的长期的建设工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乌什水水库  新疆塔城  834608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是一项重点的长期的建设工程。由于水流及雨水冲刷的作用,河床及河道容易堆积淤泥,同时河道沿线居民及工厂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也极其容易造成河道的阻塞和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建设中对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也相继提高,针对河道治理的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多,在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河道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对策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运营不仅与农业生产有关,还关系着工业生产,水利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这些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以后,需要加强运营管理,尤其是要定期进行河道治理,及时处理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持河道的通畅性,避免河道治理问题对水利工程功能、效益的不利影响,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1 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
        河道治理是改造和控制河流河道的重要工程,是水利建设中,防范水患,加强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水质,提升环境的有效措施。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农业经济建设方面,其次是改善沿河居住环境,提升水体质量及生态自然修复方面。河道治理是疏通水域水流的最佳措施,有效的河道治理能在雨季来临之时,确保不会发生重大的洪水灾害,同时在旱季也可以保障农田的有效灌溉。在城市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下,经过河道治理后的水源,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水需求。河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水体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使水体内的生物种群处于可自我调节的平衡状态,极大提高了水体的水质,同时增强水体自身的抗污染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河道治理过后,沿河地域的环境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城镇区域,可以修建沿河风光带,在极大提高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居民户外活动场所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并起到吸引投资,提升城镇经济建设成果的作用。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常见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重视
        在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过于关注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没有意识到河道治理与水利工程功能、效益之间的关系,对河道治理不够重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导致河道治理各种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对河道治理不够重视是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重视导致河道治理方面的相关工作不到位,导致河道常常存在淤塞、污染等情况。
        2.2 水质的污染
        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惜通过破坏环境的方式大量开发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为了提高开发的成功率,他们也会直接忽略环境的污染,大肆开山建厂,兴修土木工程。而部分地区更是为了节约资金,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通入河道,不仅导致河道里悬浮的工业垃圾增多,还污染了河道的水质。建设工地为了保证河道自身建设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运送各种有毒材质,同时大量使用清洁添加剂。这将导致水体氧气缺乏,大面积植被因有毒物质和缺氧而濒临死亡,同时河道水体中的鱼类、微生物失去了食物来源,也会相继死亡。因此,这一举措不仅会减弱水体的自净能力,还会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


        2.3 河道被不合理占用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扩大了河道开发范围,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加大了河道周边开发面积,河滩、护岸等区域也被开发利用,河道工程建设空间逐渐缩小,尽管开发上承诺会保护河道工程,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并不会重视河道建设工程,导致河道工程无法起到防洪抗涝的作用,河道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同时,有些位于非城市规划区河道由于本身管理不完善,出现了围河造田现象,导致河道周边的沼泽化程度加深,产生的污水加剧了河流污染,对河道治理工作开展产生了影响。
        3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对策
        3.1 建设组合式生态挡墙
        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要发挥河道应有的功能,并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相关部门在河道治理时,需严格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建立组合式生态挡墙。生态挡土墙的建设过程中,需严格进行标高、方向的控制,使得在墙面建成以后,其偏差处于范围内。在垫层上平铺第一层垫块,在确定好相应的位置以后,及时插入锚固钢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不断循环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每砌好3层,就要在植生孔回填200mm左右的种植土,并在此区域内预埋一定的缓释肥。结合此河段内自然生态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发挥此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2 减少生态破坏、减少污染
        为了避免大面积的破坏以及对环境产生污染,在河道建设初期就应尽量杜绝各种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有毒物质的扩散。同时为了环保,在修建河道的过程中应该多选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修建,这样既可以保证河道功能的正常运转,又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待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部门对河道建设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相应的施工、建设部门才能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而对于污染情况严重的厂矿产区,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整改,可以积极鼓励厂区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仪器,并对工作人员及负责人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源处解决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限制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安排专人定期处理河道的污染物,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以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条件。
        3.3 加大河道开发管理力度
        城市建设所涉及的河道区域规划内容比价多,为了使河道工程能够发挥自身的资源调控以及防洪抗涝作用,需要加大周边开发管理力度,防止城市开发占用河道,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对此,需要合理规划河道建设区域,在河道周边建设生态景观,做好绿堤防护,营造生态景观,所有的生态建设需要符合河道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力度整治围河造田现象,依法追究责任人,拆除违法设施,并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教育,提高河道保护水平。为了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在政府引导下进行合理规划,在保证原生态环境前提下科学改造周边的湿地、滩涂等区域,提高绿化水平,开发生态旅游,改变区域产业发展。
        结束语
        河道治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环境中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不仅需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工程质量的控制力度,主体工程完工后,在加大河道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护意识、明确河道保护制度、加强河道保护监管等方面,仍然需要做出相应的管理工作。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得到控制,后期的维护也必不可少,只有充分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达到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正云.生态河道治理中的格宾网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97-98.
        [2]项晨,张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3):1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