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周紫嫣 赵江波
[导读] 摘要:在社会水平稳定提升,社会环境不断完善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建筑工程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社会水平稳定提升,社会环境不断完善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建筑工程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以水利工程为切入点,探究其安全运行与管理的意义,揭示其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分析具体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探究
        引言: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在民生方面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现实情况中,如何通过优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提升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成为相关工作者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实际意义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进步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国家衡量基础建设项目水平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预防洪涝灾害的重要保障,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建设项目,其安全运行以及管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降低洪涝干旱灾害影响
        我国地府辽阔,拥有不同的地势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而部分地区受地理因素影响,降雨量大,雨季长,导致其容易受到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对其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都造成极大的威胁。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可以通过建立水库的方式帮助该地区提升城镇排水与供水系统水平,进而提升其抵御相关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其为地区发展与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1.2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帮助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水,消除水资源失衡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管理同样是水利工程合理分配资源的保障。同时,通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合理分配调度,满足土地灌溉需求[1]。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工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同样有一定影响,并通过及时发并解决相关问题,消除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隐患,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 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发展条件
        2.1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对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依赖较高。同时,受自身特性影响,水利工程所需设备种类繁杂,规格较大。因此为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相关单位部门应及时引入先进专业设备,降低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工作难度。同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相关部门应技术引入智能化设备,并培训工作人员学习相应技术,推动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发展,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实际效益[2]。
        2.2高素质专业工作人员
        水利工程自身涉及的项目较多,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一定要求。基于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分析,其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新型设备的应用技巧,还要求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准。因此,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成长发展过程。
        2.3资金支持
        水利工程自身规模较大,其实际建设过程对资金支持的依赖性较高。而针对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工作,无论是日常排险维护,还是设备更新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在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政府专项拨款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需要。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利用社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当地企业与商户的支持,进而为水利工程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3.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优化措施
        3.1完善相关制度
        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依托其相关制度展开的,只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才能配合各项需求,落实具体管理工作。因此,为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运行,发挥自身效用。相关部门应从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入手,提升其合理性与全面性。首先,管理人员应通过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各项工作职责范围,完善管理制度在责任敲定方面的不足,细化管理制度内容,进而帮助管理人员通过详细规定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与工作要求,保证工作人员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下开展相关工作。其次,为提升水利工程内容控制力度,管理人员应实行奖惩制度,以此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最后,为确保水利工程可以安全运行,管理部门应结合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内容以及运行制度。与此同时,为使完善后的规范制度内容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项会议,并在会议中强调制度规定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令工作人员明确其对应的具体工作职责与要求,管理部门也可定期开展安全制度或安全手册内容抽查,督促工作人员牢记相关内容,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重视管理团队建设
        作为管理活动的发起人,管理团队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决定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质量。因此,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团队建设。由于水利工程自身涉及的工作项目较多,如日常安全巡检、排险加固、设备维护等,因此相关部门要综合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使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履行自身职责,落实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工作[3]。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专业学习培训,提升其工作技能水准。同时,相关部门也可组织管理人员针对水利管理工作开展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提出自身对水利管理工作的想法与建议,进而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工作认知水平,也通过及时沟通,降低沟通不当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自身特性,应始终重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准,并将其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督促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准,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团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3.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基于水利工程自身特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普遍落实到各水利管理部门工作中。但在现实情况中,其应急预案体系水平尚待提升。例如,部分水利管理部门针对洪涝灾害造成的溃坝险情,并未在应急预案体系中配备相应的应急组织工作内容以及应急设施。导致其在实际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对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同样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身应急预案体系,这需要其积极开展实地调查工作,针对当地汛情以及水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为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供真实有效的事实依据。同时,相关部门应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应急疏散工作预演活动,提升自身应急组织能力,降低突发自然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进而使水利工程可以发挥自身抵御洪涝灾害的作用,提升其实际社会效益,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水利工程自身意义以及安全运行管理条件分析,为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效用,相关部门应完善管理制度、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综合优化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环境,为其抵御自然灾害,合理分配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其实际社会效益,使其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地方民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桂芳.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关系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224.
        [2]阮利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04):12-15.
        [3]阮利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9,39(04):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