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 王涛 王顺强 张妍 周颖萍
[导读] 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学校的数量,还是从在校生总数看,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王涛  王顺强     张妍    周颖萍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学校的数量,还是从在校生总数看,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高职在校生的生源,多数人是因为没有考入本科学校,才进入高职学习,从内心动机看多数学生不是出于对职业教育的热爱,而选择来高职学习专业技能。从职业院校的性质看,高职学生是最需要培养工匠精神的一个群体,高职学生工匠将精神的培养有其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血液,更有利于外化于工匠精神的行。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爱国主义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工匠精神”,中国制造的崛起离不开打造工匠。2018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提出将“中国制造”要尽早变为“中国精造”,无论是日常消费品生产,还是高精尖制造,都需要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全国13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超过1000万的在校生,无疑是中国制造、大国工匠的主力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其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血液,更有利于外化于工匠精神的行。
        一、高职学生的情况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学校的数量,还是从在校生总数看,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生源的现实情况是,考不上普通本科大学的学生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
        从生源结构看,高职院校主要来源于两部分,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是经历过高考,没有考上本科学校的学生。三校生在中考时,就没有考上高中,经历过一次选拔。
        从生源质量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能力较差,自律能力较差。相对于三校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质量总体高于三校生。三校生在三年中学学习中,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相对较弱,专业技能只是学习了一点皮毛,还不能完全胜任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
        从学生心态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多数学生不是因为喜爱高职教育,而是在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下,无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才选择的高职教育。经历过高考其自信心受到打击,有的同学同时经历过中考和高考的打击,自信心出现严重不足。一部分学生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佛系青年”。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比较困难。他们觉得工匠精神和他们没有关系,社会责任感不强。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血液,利于外化于工匠精神的行。
        二、经济转型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加了就业创业渠道,是机遇也更充满挑战。也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强的专业技能,更扎实理论体系。
        1.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最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求职的高职大学生提供了大量新职业和新岗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主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正在全方位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引领和推动大学生就业,我国各级政府通过构建高校、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初步实现了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有效增加。
        
        2.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创下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用人单位自主权不断扩大,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也越来越高,很多用人单位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不愿意招聘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技突飞猛进,传统产业逐渐淘汰,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而高校目前高职学校的一些专业结构配置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与现实社会需求出现了脱节,这对于原本就业严峻的高职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全面渗透主流思想,培养爱国情怀
        总书记的讲话中谈到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关键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就是要找准合适的教育时机,对学生教育来说,要让学生听得进去,还得产生兴趣、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激励作用。例如,在新生入学后开展的100天领航工程,这个系列工程囊括了大量基本思想和行为教育,考虑到学生对媒体信息接受的爱好特点和渗透效果,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个项目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展播活动,面向全体新生利用晚自习时间选择主流思想教育类综合节目进行播放,新生入校后主要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一带一路》,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播放了《四十年我们一起走过》、《飞阅齐鲁济南》,之后又观看了《时代楷模》、《平语近人》、《大国工匠》等教育影视片。目标就是让学生从入校开始通过主流宣传,了解国家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养成大的思想格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时事教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如华为孟晚舟事件,让同学进一步看清美国的本质。通过这些营造氛围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进一步理解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中国制造的崛起对于我们国家是多么重要。
        2.发挥阵地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党员活动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教育阵地,营造良好的氛围。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读书之道”“读书感触”的讨论,组织“党史人物”故事会,营造学党史,了解党史人物的红色氛围。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培育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学习主动性不高、自律能力较差、自我认可度较低,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抱怨多于思考。树立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唤醒成长与成才的渴望,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是树立同学们自信心,培育工匠精神很好的途径。笔者在工作中,带领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竞赛,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功体验。近年来,他所带的班级2人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37人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二等奖,8人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4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7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人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另外39人获得“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及外语大赛”、 “马鞍山数字硅谷杯全国大学生软件邀请大赛”等大赛一、二、三等奖。
        在各级大赛获奖的学生成了企业的“抢手货”,有的学生未毕业就已经被企业老总预定;获得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和技能大赛国赛三等奖以上的学生,取得专业课免试入学本科院校的资格。学生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了自信,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笔者担任辅导员的5个班级中,三个学期考试不及格率仅为0.57%,201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媒体岗位1班40人,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考试至今“0挂科”,所有人的所有课程全部通过。
    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国梦的奋斗与实现,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爱国情怀,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中国制造”要尽早变为“中国精造”.中国政府网,2018,10.
2.曹润林.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供给研究 [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 (01)。
3. 杜晓培. ??大学生就业机制研究 [D]. 同济大学. 2008。
[作者简介:王  涛(1983—),女,济南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      
[          王顺强(1982—),男,济南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
[          张  妍(1983—),女,济南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
[          周颖萍(1972—),女,济南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