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 申正旺
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 陕西铜川 727000
摘要:经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较为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职本科;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门专业教育,在我国进入课堂较晚。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培养基础强、口径宽、能力重、素质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相同,专业课程设置单一,没有体现该专业的特点。课程偏重理论,不重视实验和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实验内容主要基于验证理论,难度低,教学内容过于详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程设计时间相对集中,无法同时满足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际调试的需要,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评价机制方面,闭卷考试仍是主要的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能准确地测试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素质,还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职本科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
(一)改革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体现了企业对技术人才务实创新的要求。在培养模式上,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双师指导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前3年学习本科课程,并在企业积累一年的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经验;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校内课程学习和学术规划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
(二)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以下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和毕业设计模块,其中课堂教学模块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1)实践的重要性得到强调。在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集中实践教学,加强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原来的课程内容,实验课程进行了优化,实验的总数增加了发行的,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已经增加了。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增加创新课程。例如,在创新科学等理论课程中,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电力系统综合创新实践、电机控制综合创新实践、新能源发电综合创新实践、创新实践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专业发展趋势。例如,增加了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智能电网、石油石化电力节能技术等课程。这些内容是当前社会需求和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
(5)毕业设计模块的改革。毕业设计要与企业的实习实践相联系,实行“双导师”制度。其中一个是现场导师。毕业设计内容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实践来选择。在答辩过程中,实行校企联合答辩,考核中更注重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一、二年级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在三、四年级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主要方向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优势,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中,设置公共基础、专业发展等一系列课程,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挖掘学习潜力。在“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中,根据专业方向的要求,采用课程群交叉安排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方面,设置了“电气工程应用”模块和“电力传输控制”模块,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课程模块作为主要专业方向,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本专业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本专业由几个专业方向组成,一个专业方向由几个课程群组成,其中一个是专业课程群,另一个是辅助(选修课)课程群;第二,每个课程群代表一个专业方向,这就要求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群要少而精,这样学生才能涉猎到更多的领域。第三,课程群的主、次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我们应该改变只学习课本而不学习学生的做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实现快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学习金钥匙,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喜欢学习,愿意学习,快乐学习”。避免用学生的头脑作为容器生硬地“填充”知识。第三,实行民主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学生有交流、发现、展示的平台。最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密度,模拟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从动态直觉中得出结论,拓宽思维,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
(3)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教育同等重要。本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创新源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有效,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对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科学等基础课程的验证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积累实践经验,巩固基本技能。第三,在中、高年级阶段,在掌握一些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些应用实验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完成从设计、制作、调试、测试到培养学生的全过程。第四,设置一些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设计一些全面的、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大型实验研究这些实验的本质,而不是连接到一个特定的课程,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学生,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
(4)教学测评机制的改革。
该专业属于实践性专业,教学评价机制应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闭卷、开卷考试外,还应增加课程设计、答辩、实践操作、论文写作等形式。具体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来确定。在评价的内容上,不仅要包含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考核形式上,少死记硬背客观题,多主观性强、综合性的讨论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评价时间上,不要集中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而是在教学的中间,章节结束的时候,分阶段分批进行。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经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前已形成了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的改革,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
[2]杨泽斌,孙玉坤,谭伦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69-71.?
[3]吴宝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1(1):85-87.?
[4]赵霞,陈永利,栗彦辉.提高"机电控制"课程授课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9):131-132.?
[5]刘美,禹柳飞,王涛.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2(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