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冉自力
[导读] 作为礼仪与法治大国,道德与法治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冉自力
         重庆市巫溪县古路镇得胜中心小学校   405802
         摘要:作为礼仪与法治大国,道德与法治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培育下代奠定道德基石的历程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学生作为每个家庭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成长是所有父母最关心的事情,而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就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社会各方也都在往良好的态势发展,我们更要抓住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制定完善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道德法制教育的效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目标;生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丰富学生的日常道德与法治生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会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接触。在学校里会与同学教师进行交往,甚至是在上学路上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类人,教会他们不同职业不同种类人在社会中的组成部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见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例如教会他们如何与同学友好的相处,如何尊重他人,这些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有关法治教育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如今我国是一个法治大国,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法律基本情况,在法律上有可为也有不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2.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是各个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金钱观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与家长需要引起重视。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不限于成绩优异的,更是心灵和精神和知识各方位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成绩优异每门课都拿高分,平常却不愿意与同学相处,对教师家长不尊重甚至产生自闭的倾向,不仅是教师,家长也会更加痛心。所以在尊重和保留学生天真烂漫想法的基础上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不管是挫折还是荣誉。
  3.可以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和自理能力的增长
  教师的职责与责任不仅限于提高学生成绩与帮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更需要发掘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这不仅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与自理能力有非常好的影响,更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步骤与方法
  1.确立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书本为辅,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书本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并投入生活实践中去,而不是为了单纯的拿高分。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创新,认真倾听学生想法,愿望,并在必要时辅助解决生活里的困难。另外教学设定必须符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以及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标准,教师必须认真研读与落实各项标准与规定。
         2.教学具体内容指定的关注点
         第一要充分结合书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可以设计各种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分享的乐趣,更加的明白分享的意义,更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或者是与家人分享的以及互帮互助的小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分享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的每个角落里。第二,要针对学生的疑惑与难点,倾听他们的提问。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涉及到了很多有关交通规则的知识,教师需要充分仔细说明这些规则,认真解释各种交通标识与道路标识,避免出现学生不认识的情况。第三,要针对书本内容中的创新性部分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有关于课外活动与爱好与发掘,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有热爱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引领家长发展这方面的才能与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做到全面发展于各方面平衡发展。
         3.教学目标安排的基本意识
         第一要有循序渐进的意识,不能把知识强硬的灌进学生的想法里,强硬的背诵和抄写都是不可取得,应该用各种实践手段让学生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以这样的途径学生才能更好的吸收和理解课程内容。第三,要有突出重点意识,根据年级不同设置不同的课时与课程量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用引导居多的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户外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突出每课的重点与主题。第三课时目标要清晰可操作,课程安排要精细到每个知识点上,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疑难问题解决不到的情况。
         结语:因为课程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安排需要教师大量的细心与耐心,遵循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安排准则,依靠均衡意识,整体意识和突出重点意识妥善安排教学目的。教师要立足到课堂与生活的每个角落,不被书本限制地实实在在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目标需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学手段需要丰富多彩而注重实践性,教学范围需要涵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引领学生更完善地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高度,均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进步,为我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去。
         参考文献
         [1]宋旭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确立的注意点[J].新课程?小学.2018(05)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