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乃外尔·麦麦提
新疆喀什市疏勒县疏勒县疏勒镇1村小学 8442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属于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也占据着重要的教育地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为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难学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只有拥有了比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解决一些数学为题。因此,教师着重培养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于是本文就针对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讲解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教学问题,比如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学生的思路不正确等各个问题,这都需要教师进行一一的解决。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会导致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比较弱,所以在遇到一些没见过的数学题目就会显得方寸大乱,很难掌握,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以下深刻的分析和探讨。
1.培养小学生数学科目“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1.1数学基础运算能力
口算和笔算都属于学生进行的一种心智活动,但是口算对于学生的计算要求会更高。笔算则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在运算时的质量以及对于题目的责任感,最终养成学生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会用到估算的运算,这也非常考验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百分比进行估算,计算出其他的扇形所占的百分比。
1.2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中,有许多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去理解,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难以学习,所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例如:提供具体的练习题:“有一个正方体,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全部涂成红色,如果将此正方体切割成27个小正方体,那么请问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一个切面有红色、两个切面有红色和三个且每年有红色的正方体各有几个?”老师可以将解题的过程做成幻灯片,让学生们直观的观看解题步骤,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逻辑,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3数学问题转换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问题的额转换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数学问题的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接的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掌握数学问题的转换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整体内容和中心内容。可以将特殊化转换成一般化、可以将整体化转换成局部化、可以将高级化转换成低级化等。总而言之,就是将比较难的题目转换成简单的题目,使得学生更加容易解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存在于一些真实的环境之中,它会包含一些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数学的表征以及一些数学的操作空间等等。在教师创建小学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等等一些方面来进行具体的规划。两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生活体验法以及模拟现实问题法。其中生活体验法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总结出一些生活的典型事例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书本、三角尺等等一些物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角和边之间的深刻含义。对于模拟现实问题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联,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余数的除法”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呼啦圈”的教学情境,如果4个学生可以被一个呼啦圈围住,教师要根据这样的先决条件进行问题的提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2.2运用小组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组合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参加数学活动时,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等等诸多益处。例如:当老师讲到“几何图形”时,可以创造适当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们利用数学用具画出一些特定的图形,要求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每个小组完成作图之后必须展示给班级的所有同学,一组可以完成多个作品,从中挑选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安排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紧迫感,还能够锻炼学生们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学生们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深切的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性,进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相信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的一个共识。通过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学生们仅仅能够模仿教师做题的方式,而不能够自己将解题的方式摸索出来。因此,开展实践教学时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教学方式,在数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开展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火柴棍拼三角形,1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2个三角形需要5根火柴,3个三角形需要7根火柴……那么,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呢?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关系表格。(如下表所示)
.png)
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究过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将数学知识学习透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求知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做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都能够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尊重教学的基本要求,将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比较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所考数学问题,进而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豫晖,梁佩雯,杨彩莲,刘凤.小学数学文化深度学习的教学结构探析——以“乘法分配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7):31-40.
[2]袁登维.小学数学组合图形面积教学“三步法”——以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86.
[3]陈燕群.善思、寻理、促发展——关于小学数学命题分析的探索与思考[J].名师在线,2020(20):61-62.
[4]卢红霞.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4):24-25.
[5]李淑芬.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