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宏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二实验小学 475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多样化 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多样化的意义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如今,多数教师已经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注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成长。教师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加强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探索性,并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
(一)将学生当做教育中的主体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改善传统单一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用多种解题方法,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开展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进行教学。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理解长度单位,首先要理解它的上位概念。对“单位”的解释是: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在测量中,以同类量的某定量为基准量,测定已知量相当于基准量的多少倍,该基准量称为单位。如厘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克是计量质量的单位,秒是计量时间的单位。作为数学的例子,还可以说1是自然数的单位,分子为1的分数是分数的单位。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设置题目,例如,小红帽从家去外婆家,已经走了40米,离外婆家还有50米,距离小红帽家到外婆家有多远?通过学生们熟知的童话故事设计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思考解题方法与过程,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最先想到的是加法计算,还可以在纸张上绘画出简易的地图,在纸张上进行数字标记,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加强培养学生采用多样化解题方式的有效性、实用性。
(二)充分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将数学教材内的重点知识进行拓展。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概念掌握的不是很好,有些数学知识就变得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改善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开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编码》进行教学。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深入讲解,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包括人们必备的身份证,让学生思考身份证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在身份证中都能发现什么信息呢?然而,在现代科技中,数字编码是只采用数字和有关特殊字符来表示数据和指令的编码。大多数数字编码采用位置表示法,即任何一个数字量都可以通过一些数字的和来表示。根据这些数字码在表示式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值。也就是说,每个不同的位置,都具有自己的“权"。教师可以将这种知识拓展讲解给学生听,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开展多样化解题方式的效率与质量。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小学时期的学生是充满想象力的,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兴趣爱好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进行教学,当物体占据的空间是二维空间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该物体的面积,面积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房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居所,家家的面积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例如,爸爸妈妈要买新房子了,你希望自己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呢?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开发思维,想象理想中房间的大小,并对面积进行计算。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为学生今后遇到问题学会多样化思考打下稳定的基础。
三.结语
教师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当做教学中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并支持学生的解题想法与看法,大胆发表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多样化解题的过程中寻找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韦昊.浅析小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策略[J].教师.2010.(31).
[2]娄玲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