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 晖
[导读] 创新地运用信息化学习方法和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学习方式
        王 晖
        广东省肇庆市第十三小学
        摘 要:创新地运用信息化学习方法和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本文与人教版学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分析和设计了将信息环境应用于数学探究课堂建设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整合并应用信息教学,以建立更灵活、有趣和有效的数学探究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网络化;策略
        引 言
        探究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构建数学探究课堂的模式可以不拘一格,需要教师灵活结合课堂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选设、运用探究课教学。
        一、信息化环境对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意义
        (一)助推数学探究教学,提升课堂实效
        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丰富数学课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典型图例、多媒体课件、视频媒体等有效载体,进行课堂展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易于凸显、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拓展数学思维,培育综合素养
        巧借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从多层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为他们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促使他们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拓展数学思维,提升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优化信息化教学、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环境中学习
        形象直观、富有动态变化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深入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巧用信息技术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能将数学探究内容借助新颖活泼的信息化情境形象地展示出来,优设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教学,向学生播放课件情境:“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计划将大门口的一块绿草地平均划分成两块,来种植一些其他花卉。同学们想一想,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划分呢?”听到教师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思考探究的兴趣,同桌之间开始相互交流讨论。他们各抒己见,分别提出:“我觉得可以按宽来划分!”“我认为应该按长来划分!”“我建议按对角线来划分!”教师问:“那么,我们到底该利用哪一种方法呢?”接着,教师继续展示多媒体,启发他们:“假如我们学校选了第三种方法,你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划分出的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呢?”学生又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教师再应用多媒体的模拟演示,用“剪”“旋转”“平移重合”等方法来证明划分出的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引领他们推导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他们掌握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准确计算绿地的面积。


        (二)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分层引探促能力
        信息技术媒体和资源凭借丰富便捷、直观形象等优势,有利于支持学生开展分层探究学习。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发挥场景演示、情境铺设方面的优点,指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进行探索研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完成“3分米=()米”“12厘米=()米”等知识的学习之后,又精选了典型问题:“(1)0.1米和0.01米有什么区别?(2)分母是10的分数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又该写成什么样的小数呢?(3)在小组中进行探讨交流,你能不能指出同学的错误之处呢?”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典型问题,引导各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在探究中,学困生在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协助下,深刻理解了0.1米与0.01米的区别。而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求他们在小组中多踊跃表现自己,参与问题探究,很快就能理解问题“分母是10、100的分数都可以利用小数来表示”“一位的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两位的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等知识。最后,小组中的优秀生带领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互动交流,指出小组成员出现的错误,从而使全体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把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
        (三)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形象演示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对富含形象的探究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尤其要重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做好课堂演示设计,形象地将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原理演示出来,使他们能更加直观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推导和变化过程,深入认识数学问题,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切实领会“轴对称图形”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顺势利用“班班通”多媒体手段进行微课课件展播,将描述对称轴的过程直观地演示给学生,引导他们深刻理解“沿着对称轴进行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的知识。在此,利用微课演示,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等知识,很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和数学性质,以及重难点知识。
        (四)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共享提素质
        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是构建有效数学探究课堂的重要要求,交流共享是数学学习的有效形式之一,也是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应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激活课堂动力,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师生对话交流中踊跃起来。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结束时,教师可继续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师生“交换知识”的数学游戏。先把一个学生的疑问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汽车的轮子为什么都要设计成圆的?”接着,教师针对学生疑问,展播一个“小动物赛车”?ash动画视频:“小猴、小熊、小狗各自驾驶着车轮是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小汽车开展竞赛,比一比谁可以最快到达终点?”通过生动的Flash动画视频展播,学生认真观看,获得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准确理解了圆的作用的知识。在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学习圆的知识仍存在的疑惑告诉教师,教师接着也要把学生期待获得的解疑方法告诉学生,并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互动、交流、探讨。这样,师生之间相互交换知识,使学生分享了数学学习感受,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对圆的学习认知。
        三、结语
        巧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辅助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有趣、丰富、灵活、高效课堂探究,将一些乏味而严肃的探究内容转变为更加生动、动态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感受新颖活跃的信息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姚治国.试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的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104.
[2]郑少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习的整合[J].学周刊,2019(2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