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波
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623500
摘要:本文分别从育肥前期准备工作、育肥方式及育肥技术、饲草供给三个方面就高原牦牛短期育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高原地区牦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参考。
关键词:高原;牦牛;短期育肥;技术
1 育肥前准备工作
1.1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牦牛育肥时间、育肥规模、放牧草地生物量、牧草消化率、放牧率、放牧强度等情况,拟定出育肥牛组群方案和饲草料需要量等计划[1],结合育肥实 施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饲料资源、市场价格、饲草料 的适口性等,配制牦牛育肥饲料。同时以个体或联 户为单位等方式,建造棚圈和相关配套设施,棚舍建造位置应处于住房或居民点的下风向,环境干燥、背风向阳、易排水、无污染源,且水源可靠,交通便利。
1.2组群
选购育肥牛时,要通过观察、触摸、询问、称重等方法严格选择,并进行严格健康检查,避免购入早期发育受阻、体质差、患有慢性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牦牛。育肥牛要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适当分群,特别是集中育肥时更应分群,一般淘汰的种牛(育肥前阉割)和成年公牛为一群,成年母牛为一群,小于2岁的牛为一群。放牧育肥前的牦牛也要检查其健康状况,对年龄过老(超12岁)、有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等无育肥价值的牛只进行淘汰,以免浪费饲草料及人力、物力。育肥期要及时剪毛,根据活重、膘情、性别 进行组群和编号,使同一组牦牛的体况尽可能相近。 肥育前和育肥期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称重,计算增重情况,分析经济效益。
1.3防疫
无论暖季强度放牧育肥还是冷季半舍饲育肥的牦牛,都要进行防疫注射和驱虫。一般要结合当地牦牛疫病流行动态及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或者是选用安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价格低廉的驱虫药物进行防疫,如金刚 驱虫王、阿维菌素等。一般在牦牛驱虫最后3 d,每天人工配制健胃药(或中草药)进行健胃。健胃药处方:生石膏60 g,知母50 g,淡竹叶50 g,麦芽100 g,山楂100 g,神曲100 g,甘草50 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d。
1.4正式育肥前准备工作
在选定育肥牛后,待其进入育肥场时,先饮水(冷季饮温水),然后放牧或供给良好的粗饲料,自由采食,根据排便情况,逐渐增加精料,适应期少喂精料(不超过活重的 1%)。粗精料比一般为7:3。如育肥地的饲料同育肥牛来源地的饲料相差很大时,要准备一些原地饲料,防止转换过急,育肥牛出现不适反应。正式育肥前,一般要有10~15 d的过渡饲养期,观察育肥牦牛有无疾病、恶癖等,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对牛群中角长而喜角斗的牛应设法去角或栓系管理。随着过渡饲养期的结束,育肥牛逐渐适应所处环境及饲料,饲喂的草料也要接近育肥期的喂量和标准。
2 育肥方式及育肥技术
2.1 育肥技术
2.1.1 暖季强度放牧育肥
(1)育肥模式。
强度放牧+补饲矿物质微量元素 舔砖饲料。
(2)育肥时间
适宜于 7-10 月初育肥。
(3)育肥牦牛的选
育肥牛主要以3~5岁的阉牛和8~10岁的经产淘汰母牛和空怀母牛为主,也可以选择犊牦牛进行育肥。犊牦牛育肥一般分为全乳育肥和半乳育肥2种方式,前者是哺乳期全哺乳(母牛不挤奶),并补喂代乳品或少量混合饲料;后者是哺乳期采用半哺乳(日挤母奶1次),并补喂代乳品或少量混合料。
(4)育肥放牧草场选择
暖季强度放牧育肥主要是发挥牦牛“见青上膘”的特性,主要以放牧为主,草场选择一般为夏秋季牧场,7月底至8月上旬在夏季牧场放牧,然后8月中旬开始转入围栏草地)进行强度放牧。强度放牧就是让牦牛24 h自由采食,如果晚上要牧归,必须保证12 h以上采食时间。强度放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单位草地面积的放牧强度,一般放牧率在50%时,放牧育肥的效果最好。育肥期为3 个月左右,如果育肥前膘情较好,可适当缩短育肥时间。
(5)放牧时间。
一般为8:00~22:00。为了让牦牛更好地采食牧草,能够使育肥效果最好,尽量采用全天24 h放牧法。放牧期间尽量减少长距离放牧和驱赶以及上山等消耗能量的活动。
(6)饮水
保证每日饮水2~3 次,或在水源充足的地段让其自由饮水。
(7)补饲
每天补饲矿物质营养舔砖或食盐。矿物质舔砖饲料日舔量一般为80 g左右,不得超过100 g。牦牛晚上归牧后,集中在圈内自由舔食10~ 20 min,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促进牛体膘肉丰满,存积脂肪。如果没有舔砖,可每日补饲适量的食盐。
(8)转场轮牧
按季节划片进行转场放牧,是国内外充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提高牦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即每隔15~20 d 转换草场1次,充分利用边远高海拔草场的优质牧草进行育肥,这样既能使牧草有生新养息,开花结子的机会,又能预防杂草、毒草滋生,草场退化以及寄生虫的感染。
(9)育肥期
一般为90~100 d,也可根据草场情况、育肥前膘情和市场行情,适当缩短或延长。
(10)注意事项
强度放牧育肥是在暖季进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草场上雷阵雨多,要注意人、牛安全,防止电击和冰雹伤亡,要避开牧场的雷电区;二是要控制牛群,减少游走时间,增加食草机会,放牧距离控制在4 km以内,尽量做到多吃草、多上膘、少消耗;三是处处留心,防止兽害和离群。
2.1.2 冷季半舍饲育肥
(1)修建育肥暖棚
①牦牛棚建设要求
棚长16 m,宽 6 m,后墙高度2 m,前墙高1.8 m,屋脊高 2.7 m,地基深度0.4 m,宽0.4 m。
②牦牛圈建设要求
圈长 16 m,宽9 m,高 1.5 m,地基深度0.4 m,宽 0.4 m,为砖结构,圈的正中央设一个钢管铁门。
③暖棚前门设
在南墙中间,为双扇门,高1.55 m,宽1.66 m;后门设在东墙或西墙,宽 0.97 m,高1.98 m。
④饲槽
在牦牛棚内沿着后墙修建饲槽,长16 m,宽0.7 m、高0.6 m,为“U”型水泥砂浆结构。
⑤窗户
每个棚前墙设2个窗户,规格为0.6 m×0.9 m,离地面0.8 m。
⑥饲料库
在每个暖棚的东侧或西侧修建饲料库1座,长6 m,宽3 m,墙壁为水泥砖,内墙粉刷,打水泥地坪,饲料库设一个铁门。
⑦材料要求
屋顶阳面用阳光板,阴面用彩钢。阳光板为空心中等材料,彩钢为中等材料,房顶为木料。
(2)育肥模式
采取放牧+半舍饲补饲(舔砖和 精料)。
(3)育肥时间
适宜 3-5 月份育肥。
(4)草场选择
一般选择在秋季牧场、冬季牧场或过渡牧场育肥。专门划定冷季半舍饲育肥草场进行围栏封育,要求牧草丰茂,草子多盈,水源充足,离圈较近。
(5)育肥牛选择
选择 8~10 岁的经产淘汰母牛、空怀母牛或犊牦牛以及体况较差的阉牛。
(6)补饲
根据体重,每头牛每天定时定量饲喂混合精饲料1.5~2.0 kg,分1~2次饲喂,自由饮水,冬季饮水要适当加温,避免饮用结冰水,一般白天饮水2~3 次。每天进行矿物质舔砖饲料补饲,舔食剂量一般为100~150 g。牦牛晚上归牧后,集中在圈内舔食1 h左右。牦牛饲草要求多样化搭配,禁喂发霉变质饲料,精料拌入草料中喂给。催肥期尽量减少长距离放牧,外界气温低时,注意保温和能量饲料的增添。
(7)放牧时间
放牧在早霜消融后(9:00~10:00 点)出牧,下午在太阳落山时(17:00~18:00)收牧。早上应选择在阳坡山腰地段放牧,下午选择在阴坡山根地段放牧。
(8)饮水
每日保证饮水2次,有水源时自由饮水。
(9)育肥期
育肥期一般90~100 d为宜。也可根据肉价、上市季节、市场行情适当缩短或延长。
2.2 冬季防掉膘措施
在入冬后没有补饲条件下,越冬牛疲乏瘦弱,在转入初夏时要浪费大量的饲料饲草,才能使冬季掉膘(入冬前体重的20%)复原。因此,从11月至第二年5月中旬,防止冬季掉膘或减少掉膘是牦牛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反季节育肥效果的有效措施[2]。根据当地的条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减少体能丢失,育肥牛不宜在低温和大风环境放牧或长时间放牧,近距离放牧最好在背风向阳的山坡草地,或给牦牛体外盖上保暖被毯等。也可以适当补充高能量饲料或舔砖,防止冷季掉膘。掉膘幅度越低,反季节育肥效果越好。夜间或大风低温天气要加强保暖措施。
3 饲草供给
要按育肥计划和育肥牛只的多少准备好饲草,数量充足,质量好。如有条件,可对麦秸进行氨化和微贮,以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对玉米秸秆和甜菜类及新鲜禾草进行青贮,可提高其鲜度和保存营养。饲料应以数量多而廉价的玉米、麸皮、草粉、小麦、豌豆、油饼类为主,调制成混合饲料,作为育肥牛主要饲料来源。
参考文献
[1]罗海青. 农区牦牛舍饲与半舍饲育肥技术[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 33(7): 96.
[2]赵永邦. 高海拔地区牦牛育肥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6, (3):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