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华
北京天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建筑行业在当今社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因此得以提升。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对建筑的性能、质量、美观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做好土建工程的施工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与探讨,从技术要点、应用策略两个角度入手进行介绍。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高支模施工技术;策略;安全性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以往工程建设要求相对比,如今土建施工在技术操作、质量标准等方面更为严格,尤其是一些大规模的工程项目。高支模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运用该项技术可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进而强化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深入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关键点以及应用策略,对强化该项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效果、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效推进有着较高现实意义,下文则主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探析。
1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高支模的安装与构建
针对高支模的按照安装,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和相关标准执行,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1)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若路堤的压实度不足,应先对路堤进行压实操作,避免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同时,在安装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地址环境、自然环境等进行细致勘察,尤其是护栏的安装环节。(2)高支模安装作业需要应用到钢管等材料,做好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若发现钢管存在形变、破损、生锈等问题,必须及时更换,确保材料完全符合施工要求之后,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与此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更好保证材料的质量。(3)在正式安装环节,根据施工步骤进行规范的操作,保证上部间隔定位的准确性。若出现定位不准的情况,就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施工问题。以剪刀撑的安装为例,需要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剪刀支撑效果做出合理化的调整,确定土建工程高空模型的施工要求,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脚手架搭设打下坚实基础。(4)混凝土建筑施工环节,应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完全贴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阶段的监管工作,若发现不良问题,应及时找出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予以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5)对于模板的安装,在侧模、底膜、顶模以及钢管支架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各个模板之间的距离,坚决杜绝模板之间存在缝隙的情况,否则会大大增加混凝土渗漏的可能性。在完成高支模安装之后,需要对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钢管与模具的严密程度进行反复核实,若发现高支模松动的情况,应在拆除之后进行重新安装。
1.2高支模的验收
结束高支模安装之后,需要对施工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结合施工图纸对高支模的数量、强度、横向稳定性、纵向角度等进行核实。若高支模在纵向或横向的角度调控不好,就会大大降低施工效果,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做好支架安装和支架衔接的质量检查工作必不可少,可以最大程度规避安装事故的发生。
1.3高支模的拆除
建筑物成型之后,需要施工人员将高支模拆除。由于高支模拆除作业比较复杂的,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务必严格按照正确工序进行操作,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为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1)需要做好拆除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测混凝土强度、核实消防通道以及电气井的施工进度等,当各项内容都完全符合标准之后,再正式开展拆模作业,避免存在建筑部位遗漏的问题。(2)在高支模拆除环节,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于该施工过程的风险性较大,安装工作务必落实到位。
如施工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准、土建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楼层设置安全警示牌等。(3)应遵循“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拆模顺序,同时控制拆模的力度,不应大力敲打模板,让模板从浇筑混凝土表面自然而然的脱落,更好的保护建筑的整体效果。在拆模过程中,一旦脚手架与钢管支架出现粘连情况,应在滴入润滑油之后,再进行拆除,否则无法顺利完成拆模作业。同时,拆除之后的模具应及时撤离现场,避免出现高空坠物的情况,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此外,需要将拆除之后的模具进行清洗,并将其放置于适宜的环境予以保存,避免模具出现生锈、腐蚀等的情况,便于进行二次利用,减少施工中的资源浪费。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2.1加强技术培训
想要保证高支模施工的质量,必须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当前土建施工的团队建设情况,发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水平不高,并未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增加,为高支模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在工程建设阶段,应在正式施工之前,开展技术培训活动,要求施工人员切实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操作标准、工艺工序以及关键点,保证施工效果完全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同时,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提高技术水准的基础上,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高支模施工的风险性。除此之外,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明确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便于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开展施工现场的质量管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以确保高支模施工的顺利推进。
2.2加强设计审核
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开展高效施工的基础,因此在高支模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支模系统的选型、数据计算、简图、荷载取值等是否准确;施工方案审批手续是否齐全;高支模搭设高度应在8m或8m以上、跨度应在18m或18m以上、高支模施工总荷载应在15kN/m2或15kN/m2以上、集中线荷载应在20kN/m或20kN/m以上;和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有利于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减少高支模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
2.3加强质量管控
高支模施工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项目,为了保证高支模施工规范、高效的进行,做好施工质量管控工作必不可少。具体实施可参考以下内容: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如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天气条件等,综合多项因素制定施工方案,保证设计工作的合理性;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做好质量审核工作,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高度衔接;由于高支模施工是一项高空作业,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危险性较高,若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需要佩戴安全护具,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为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是土建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复杂程度和危险系数较高,关乎到建筑的整体质量,深入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和应用策略,对提升高支模施工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在高支模安装、验收、拆除等环节进行合理管控,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要点,按照正确的施工工序、工艺要求开展作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从而保证高支模施工顺利、安全的推进,提高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9(12):98-99.
[2]李宁.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7):51.
[3]谢昌红.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9(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