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平1闫智锋2姚光明3
1身份证号:61032719700605****,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30319800202****,陕西省
3身份证号:61062719890409****,陕西省
摘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在选择建筑住房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美观性。在此背景下,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在缩短施工周期、提升施工效率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城市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基于此,文章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出发,浅析该技术的施工要点及配套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未来建筑行业将逐步走向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自动化程度。预制装配式建筑真正实现了建筑的模块化安装、工厂化生产,既解决了大规模施工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有助于促进规范化建筑市场的形成。
1.预制装配式建筑优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点,正在大力推广中。装配式建筑主要有如下优点:首先,装配式建筑因其可工厂化制作,相对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加工厂用工较少,可解决用地现场工人短缺的问题;其次,预制装配式建筑外观质量更好,可以省去粉刷等工序,节材省工;另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地更环保,加工后直接到现场组装,减少因粉刷等工序产生的粉尘,对环境更有利;再次,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因外墙混凝土与保温材料一次浇筑成型,避免了外保温易脱落的缺点;最后,预制装配式建筑不受外部自然条件的限制,较现浇方式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2.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现阶段由于 PC 构件厂家不是很多,可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受构件厂商产能限制,构件的供应限制了施工进度。故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 4~5天一层的进度相比,还是有些差距。(2)PC 构件厂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加工厂工人流动频繁,缺乏专业的产业工人,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导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构件预埋精度不够,预留预埋位置不对,现场须重新预留预埋,灌浆套筒不垂直,导致现场拼装困难,有时甚至拼装不上;预埋件埋设不牢固,导致预制构件无法正常拼装到位;构件尺寸精度不够,现场拼装时相互干涉,现场调整费时费力。有的构件厂因要赶进度,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在构件的养护时间还不到的情况下直接转场至工地,导致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构件损坏,出现裂缝。(3)因 PC 构件在构件厂加工并养护好后再运至现场安装,绝大多数工序都在构件厂完成,隐蔽工程质量的监控成难点。原材料如钢筋、套筒连接件质量、外墙保温板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4)套筒连接件灌浆是否密实只能凭经验,无法在现场进行实地检测,也无法进行准确计算。灌浆工序中,先将灌浆孔编号,然后将灌浆料从灌浆孔灌入,在其对应的上部出浆孔成圆柱状持续冒出灌浆料时立即塞入软木塞将出浆孔封堵严实,并在此分仓内所有出浆孔冒浆并封堵严实后持续加压 30s,再将此灌浆孔封堵密实,封堵密实后应观察是否有溢浆的情况,根据灌浆前后灌浆实际用料和计算用料进行对比,看是否有偏差。因为现场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实际施工损耗量会有所不同[1]。实际注入的有效浆量无法准确计量,只能大致复核实际用料与理算注浆之间的差别,来初步判断注浆是否密实。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需要政策引导,引入更多的 PC 构件生产商,形成良性竞争,淘汰不合格的厂家,促进 PC 构件质量的提高;其次,要加强对PC 构件厂现场生产加工的检查力度,包括政府部门的抽检及使用单位驻厂检查的力度,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原材料送样检测,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把控过程验收,进而保证构件的质量;最后,要完善检测技术,研发出能实地检测注浆是否密实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确保灌浆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打好良好的基础。
3.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要点
上文中提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具备众多优点。当下,应当不断提升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综合品质,完善施工流程,从建筑模块的设计、生产、运输到安装,建成一条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
3.1完善模块设计
一方面,装配式结构的集约化生产有助于提升建筑的综合质量;另一方面,集约化生产模式对于生产企业的综合实力有更高的要求,对建筑模块的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装配式构建的整体生产之前,应当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分析,综合考量每部分结构的综合受力情况。模块化建筑不同于传统混凝土建筑,各模块之间的受力点容易发生偏移,因此生产厂家应当合理调整钢筋的直径和分布。同时,根据整体楼层的数量,逐层进行数量、长度、重量等的计算,重新调整整个设计工艺中的细微结构,从而实现整个建筑整体的受力稳定;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分析,根据装配式结构的生产要求进行生产,严格控制产生出厂质量;将脱模后的产品按模块和结构强度分类堆放。
3.2规范模块制作
在整体浇筑过程中,模块构件的整体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做到如下事项:(1)规范设计模具,对模具的质量和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保证模具之间的误差尽可能降低。这是工厂化生产的基本要求。(2)正式量产之前,应先试产,随后对试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承重检测。(3)在调整好模具后,应当密切留意模具形状变化,确保模块外观符合生产要求。(4)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当出现工序存在问题时应当立即停止,规范每一道步骤。(5)使用来源正当、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生产原料的质量可靠。(6)生产完成后,对不合规范的产品进行分级处理,避免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市场。(7)相关生产企业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谨慎做好后期成品质检工作[2]。
3.3模块存放运输
(1)成品模块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堆放,避免成品受潮、淋雨、反碱。(2)模具必须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利用支垫将成品垫高,避免受潮。(3)将成品模块按照用途、型号、大小整齐堆放,并将相关信息标志朝外。(4)成品堆放应当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支垫应当合理摆放,避免受力不合理造成模块断裂。(5)在运输时,应当做好防撞、防滑工作。(6)使用专业的橡胶垫或木垫做好支撑防护工作,采用定型保护垫块做好加强保护。(7)起吊、运输过程中尽量做到轻拿轻放,严格做好模块的保护工作,避免边角等脆弱部分遭到破坏。
3.4预制装配式框架
预制装配式框架的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在装配式结构的运用上逐渐增多和加深。框架式结构具备安装简便、一体化程度高等特点,在高层建筑中,使用这种框架式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整个楼房的重量,降低对底层的压力,使整个建筑的受力更加均匀。施工现场只需要将叠合梁同叠合板进行焊接,整个建筑的框架就建立起来了。针对这种装配式框架的安装,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控制叠合梁柱的中线,保证整体结构的重心在一条线上,加大内部支撑力。在焊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误差,避免受力中线的偏移[3]。
4.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从引入国内至今,时间并不长,故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的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施工方法,扬长避短,才能发挥装配式住宅的优势,节约工期、节省材料、人工,节能环保,并为打造宜居的建筑而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艾列奇.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及其实践[J]. 绿色建筑,2019,11(6):37-39.
[2] 龙莉波, 马跃强, 赵波, 等.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 建筑施工,2016,38(3):367-369.
[3] 刘政委.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