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蒋韦伟
[导读]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生哲理和学问的学科,从其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为生活寻找新的方向。因此语文的学习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性和独特性的活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哲理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提问这项教学工具,发挥提问的作用。

蒋韦伟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生哲理和学问的学科,从其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为生活寻找新的方向。因此语文的学习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性和独特性的活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哲理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提问这项教学工具,发挥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提问;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31-02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通过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增长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是学生习惯和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的提问中,许多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单一,且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创新性不强,这样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科学的提问应当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与互动中,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还需不断丰富提问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更具针对性、创新性的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探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一)吸引注意力,激发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提问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配角和主角,他们共同配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提问能刺激学生的感官,防止他们分散注意力。都说“好奇心害死猫”,但是在学习中,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使其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和归纳整理。有研究表明,学生对通过教师的提问而获得的知识的记忆比较深刻。由此可见,提问能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答案的正误告诉他们问题该如何解决、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及时反馈,了解学情
        提问在课堂上是一对一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比如着重讲解难点,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地方只作略微补充。这样既可以使师生双方互相了解、共同进步,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探究方法
        (一)善于捕捉提问时机,保证课堂提问效果
        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采取课堂提问方式,更是将课堂提问当做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而常常在课堂上到问题满天飞情况,这种形式不仅会以满堂灌的形式为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因接受知识较多而丧失学习兴趣。常言道,过犹不及,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要求教师运用课堂提问时应注重时机,可以在引入新知之前提问,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还可在讲解新知之前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课堂提问效用。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语文课文普遍比较枯燥,学生不会一开始就对每篇课文都有兴趣。教师能不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突破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突破口,让知识奔涌而出;还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障碍,这样学生就会急于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认真思考问题,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思维训练,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式提问
        初中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意愿和能力上的不同会导致教学会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也要注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进行。例如,对于某些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度增加提问频率,从而使得其在课堂教学阶段更好集中注意力进行知识学习。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状况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应当适当降低所提问题的难度,并适时给予言语鼓励帮助其树立进行知识学习的信心。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下进行的课堂教学提问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践行,其更加能够不断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与功能性。
        (四)坚持因材施教,划分问题层次,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与学之间并不是平等的,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被动参与到思考中来,甚至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思路和预设答案进行回答。这种缺乏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自我价值的挖掘以及自信心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相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必须要成为教学的主动者,教师必须要理解并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古代教育家针对学生差异提出的经典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应该从这一传统教学理念中汲取精华,根据学生在基本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智商和情商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差异化问题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潜质,并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以体现个性特征,增强学习的自信。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通常都是由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与作答,这样的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容易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压力。在当前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灵活转变方式,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提问的活动中去,不仅仅由教师提出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与教师一起思考、探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同时还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在提出了问题之后,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无论是基础性的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都可以直接提出,然后让教师和其他的同学来回答,同时,倘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更应当鼓励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更多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习惯,当学生有困难时可以勇敢的说出来,这样可以促使问题的尽快解决,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扫除障碍,从而促进学生更加顺利的学习和成长。
        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有技巧的提问能快速地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善学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向锦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36.
[2]姜艳婷.例谈初中语文阅读课引导问题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