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法对解题思维的促进作用 陈章红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陈章红
[导读] 当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整个社会高度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不断提升,这里面类比法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作者将在本文中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最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构建高效化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陈章红   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  563000
【摘要】当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整个社会高度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不断提升,这里面类比法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作者将在本文中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最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构建高效化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类比法;解题思维;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32-01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类比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似、性质相同的物体,对于同一性质来开展对比的逻辑推理方式。将类比解题法运用在初中数学试题解答中,将会推动学生数学试题解答能力的提升,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熟练地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在初中数学试题解答过程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将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地锻炼。同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对数学试题解答结果能够清晰、正确地进行表达。
        一、类比法在初中数学试题解答中的作用
        任何两种不同的事物,也会有一些相似性。这就可以根据这种相似性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学习方法就被称之为类比法。类比是以相似性为基础来展开比较研究的。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法,学生将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对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来理解,从而掌握数学试题解答方法。运用类比法,学生可以将新旧知识展开对比,这样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但是类比法并不是一种证明的方法,类比出来的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初中数学试题解答过程中想,学生运用类比法将会让学生数学试题解答思路得以拓展,丰富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在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在数学试题解答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形成更新的数学解题思路。在初中数学试题解答过程中,运用类比法将为学生掌握数学新知识提供新的学习方法,将会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类比法是学生寻找数学试题答案的一个重要方法,虽然通过类比得出来的结论并不能保证正确,但是通过这种学习探究的过程。学生将会运用类比法来拓展数学试题解题思路,学生将在掌握数学知识基础上来更好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在初中数学概念和原理中运用类比法的方法
        大家知道,在初中数学知识中很多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样就为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知识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要让学生解决三角形的全等问题。这样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这就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就可以知道,全等三角形是每条边、每个角都是相等的。学生掌握这个概念后,就可以运用类比学习法,学生就会得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都是相等的,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等诸如此类的结论。学生通过掌握概念来运用类比学习法来得出相应的锦纶,但是也也要看到,运用类比法不一定得出来的结论都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有更加牢固的理解。
        三、初中数学知识探究中运用类比法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新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并将此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推理能力是学生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合理推理、演绎推理。合理推理指的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借助于直觉或者感觉来实施推理的过程,通常所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人们认可程度也是比较高的。演绎推理作为一种假设,作为特殊性的推理方法。这其中,演绎推理是和推理是一种相对的关系,推理的前提就是要结论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将是一种事实性的推理。比如,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在对有关“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解法讲解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运用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运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并对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终来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试题解答过程中,运用类比法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总之,类比法是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方法,将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峰娟.类比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252.
[2]窦晓丽.数学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