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郁其明
[导读] 摘要:当前,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就促进了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宿迁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泗洪分公司  江苏宿迁  223900
        摘要:当前,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就促进了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当前电能能源的供求不平衡是最主要的问题,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电能损失和消耗,即线损,这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也是用来反映供电企业内部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还是供电企业衡量总体经营状况的主要依据,可见线损管理很重要。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
        1智能电网的先进性
        第一,电网的基础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都十分坚强,能抵御各种类型的外部攻击和干扰,电网系统的坚强性被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第二,电网的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可以及时地获取整个电网系统的信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预见可能存在的隐患或者故障,并将故障快速隔离,实现电网的自我恢复,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三,智能电网中的实时信息与非实时的信息被高度集成,并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使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被更加精细、完整、全面地展现,同时还能提供相应的控制实施方案、辅助决策支持以及应对预案。第四,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现代的管理技术,使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降低电能的损耗,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和高效。第五,智能电网中的服务模式是双向互动的,使用户能够实时地了解电能质量、供电能力、电价情况等,从而合理地安排电器的使用,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也能够获取用户详细的用电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2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问题
        2.1中低压线损管理的随意性强
        中低压线损管理不规范,过于随意,没有结合电网智能化的实质需求,同时缺乏线损管理的执行力度。中低压线损管理的随意性,很容易忽略线损管理中的重要信息或者中低压线损管理仅存于形式,无法在根本上解决智能电网中的中低压线损问题,影响了线损管理的效率。
        2.2尚未形成完备的电网智能化线损管理机制
        电网智能化建设关联度高的特征要求供电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线损管理机制。但是目前供电企业尚未形成完备的管理机制,大部分企业的各个部门还是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独立运行、互不联系。尽管近几年对线损管理已经提上了日程,但是传统电网企业运行存在的诟病还没有完全消除,电网智能化中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没有落到实处。只有真正建设完备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2.3电网网架不合理、降损技术含量不高
        电源点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半径过长,线路线径过细,设备老化。这会导致设备不是轻载运行就是过载运行,对于降损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
        2.4中低压线损管理方式落后
        电力企业普遍认为中低压线损反馈了电能运行的经济水平,作为一项技术内容进行控制,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不能掌握中低压线损与电网运行的关系。电力企业在中低压线损管理方面,过度偏重于电能收益,忽视了中低压线损管理的实质。中低压线损管理方式较为普遍,其在电网智能化背景下表现出了不适应的缺点。
        2.5监控制约机制不成熟
        线损管理过程中的某些程序不科学,导致监督效果不理想,不能够充分发挥保证防范的功能。同时一些重要考核环节的忽视也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变电站母线电量平衡率的在线监督等。


        3加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加强线损管理意识
        首先要增强供电公司全体员工的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供电公司职工线损管理的理念,只有提高了对线损管理的意识,才能在供电企业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了解到成本降低对于企业获取利益最大化,防止成本资源浪费,避免企业出现电能损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对专业的人才进行线损管理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线损管理意识,最大化的降低成本预算,减少资源浪费,争取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社会贡献。
        3.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1)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对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来说,同样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线损的管理。对电网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的管理体现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道德管理三个方面,并且质量、安全、道德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供电企业应该建立岗位负责制度,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不负责,消极怠慢。
        (2)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与其他工程管理一样都需要合理的配置资源。线损管理就是要对具体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合理的、可行的战略部署,并保证能够根据战略部署来进行后期的实际操作。同时,线损管理还需要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只有设立目标才能做出实际的战略部署,在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资源配置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让供电企业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馈,实现最终目的。
        3.3提高线损管理智能化程度
        从供电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加强智能电网中线损管理智能化程度可以大大提高线损管理的管理效率。主要的做法包括:将线路关口供电量、低压台区关口供电量、用户售电量全部实现在同一时间或接近同一时间进行召测、上传、计算和统计,从而使线损管理具有统一标准并具备可操作性;将各个关口计量点和用户计量点的实时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数据实时召测、上传、计算和统计,从而为线损管理中异常分析、故障判断和反窃电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3.4制定和实施降损节能措施方案
        降损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在分析研究现有生产、管理环节等多个因素的前提下,采用针对性措施。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思路如下:对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重点突破,结合电网发展的规划要求制定电网降损计划,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制定管理目标和方案。
        3.5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的管理
        及时调整配电电路功率因数,实现电容自动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功率因数,改变电压质量,提高设备变供能力,降低电能损失。无功补偿需要选择合理位置,确定位置需要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保证补偿的有效性。
        3.6加强配网经济运行管理
        开展配电变电观测和符合平衡调整。对配变轻载、空载和过载和三相不平衡现象及时调整。加强客户无功管理,促进客户采用集中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配网经济电镀,通过环网线开闭的调整、电网检测等措施实现配网的经济运行。
        4结语
        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之,相关的单位和企业应该正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现状,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改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意识,以国家能源政策为指针,规范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制定线损管理的规章和制度,科学制定线损率指标和降损节电计划,使各级电压等级的电网线损率达到国家要求,定期开展线损计算分析。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的降损节能减排工作。
        参考文献:
        [1]乌仁塔娜.电力企业供电线损管理及其降损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9,(20).
        [2]王红.供电线损管理及其降损策略[J].通信电源技术,2018,(2).
        [3]王伟,王燕.对供电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分析和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8,(2).
        [4]张良.探讨电力营销中如何降低农村供电线损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