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支德儒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教育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要求教师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引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思考。

支德儒    亳州学院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教育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要求教师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引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07-01

        引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文化悠久,很多深刻的传统文化值得学生学习和传承。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和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充分认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彰显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深远意义。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对世界的认知较为单薄,教师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对学生三观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进行“友情”为主题的作文教学时,引入《伯牙绝弦》这一篇古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伯牙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培养学生良好的朋友观念。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活跃,情感体验更丰富,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2 促进学生良好审美意识形成
        语文教学活动是针对小学生群体而进行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观念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可以为学生审美观念与道德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促进综合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如在对学生展开“爱国”教育时,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爱国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比如,融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促进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形成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创造条件。
        1.3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学习的初期,是个人文化修养和内涵积淀的关键时期,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积累和思想认知的过程。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学生未来有效进行更高深的传统文化研究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沉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这些内涵价值进行理解,还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精神品质,健康成长。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2.1 结合语文教材,挖掘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学习汉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更有效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该注重汉字教学,利用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交易。汉字作为我国的语言文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财富,每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故事,甚至是一首诗。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挖掘汉字文化的背景,让学生逐步去了解、去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汉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举例来说,在学「鱼」字的时候,老师可以把「鱼」以甲骨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猜这个字是什麽,让学生对汉字充满疑问与好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文化背景与内涵。
        2.2 加强古诗词品读,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模块,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解读古诗文的内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乐理诗朗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诗歌的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感,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言简意深”的特点,并通过诗歌作品中的注解和工具书,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作者的意境、作者的意境、作者的价值观念等,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
        2.3 提高教师素养,强化文化渗透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由于小学生的个性、年龄等因素,使他们往往比较活跃,注意力不够集中,学校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初等教育是比较功利的,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入学率,却从来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此,学校应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转变传统观念和观念,深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开设汉语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就教师而言,学校还应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培训,加深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理解。
        总结语:通过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全面把握传统文化内涵与小学语文教学内涵的契合点,探寻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文化传承与语文教育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启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读与写,2018(19):40.
[2]严成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6):16.
[3]张雯茜.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1):250-251.
[4]史作川.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新一代,2018(8):99.
[5]刘建军.小学语文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8(5):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