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蒋小利
[导读] 本文主要说明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指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实施的策略,从课程设计原则、问题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实验化教学等多个方面切入研究,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蒋小利    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指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实施的策略,从课程设计原则、问题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实验化教学等多个方面切入研究,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中教育;核心素养;设计形式;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73-01

        化学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涉及到物质结构、化学反应、营养平衡、化学元素等多样化的内容,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现象的了解。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加强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到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明确理论知识的应用领域,自主探究化学实验所表现出的具体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展现出的基本内涵
        高中化学学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将材料学、环境学、能源学等相关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各个章节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确定各个章节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旧知识探索新的文化知识内容,逐步形成夯实的文化基础。化学学科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机会,将众多的实验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投入到实验学习当中,逐步形成较高的探究意识,建立起良好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探究意识、微观思维等内容,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给予他们自主探究实验现象的机会,使学生不断探索化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以自我的理念深刻理解化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化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微观思维,将一些微观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思考知识的内容,明确化学离子、原子等微观层面上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微观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想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明确课堂设计的原则,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设计出完善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当遵循着课标性的教学原则,了解到化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认识到化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应当遵循着构建性的教学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到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直观化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悟与理解。高中化学教师积极创设出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将现实生活与化学课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将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以实物学习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讲解《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内容,将下水井盖、地铁列车、飞机外壳以及发动机片的生活图片展现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认识这些生活事物所具有的金属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不锈钢、氧化铝等金属材料的外观形象,明确这些金属材料所具有的性能,思考出各个金属材料在生活事物中的具体应用形式,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创设问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强化了他们的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教师积极创设出问题化教学模式,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问题入手探究出各个章节的主旨内容,思考出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出化学知识背后所蕴藏的独特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这一章节的内容,设计出以下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有哪些因素?”、“怎样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使学生通过问题了解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明确调节化学平衡的方法,确定出温度、压强等影响反应的条件,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四)创设实验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旨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动手的机会。高中化学教师积极创设实验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投入到实验活动当中,使学生从实验中掌握到良好的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讲解《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这一章节的内容,带领学生步入到实验操作当中,使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明确“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这一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确定出杂质离子的去除方法,将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析在沉淀中杂质离子所包含的元素,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思考的主体内容,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师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创设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精心设计出完善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代大源. 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J]. 高中生学习, 2018(3):92-92.
[2]李颖, 路于双. 基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 高中数理化, 2019, 000(004):145-145.
[3]何春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5):185.
[4]钟宝德.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7):217-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