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检查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蒲小聘
[导读] 糖尿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作为代谢性异常疾病,主要的特征为高血糖,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饮食量增加、尿量增加、身体匮乏等看临床表征
        蒲小聘
        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糖尿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作为代谢性异常疾病,主要的特征为高血糖,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饮食量增加、尿量增加、身体匮乏等看临床表征。糖尿病会引发各种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所以临床上需要对糖尿病进行及早的检查,尽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糖尿病的检查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血糖测定
        血糖是检查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案,主要是对受检者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进行测量,检测标本来源于外周静脉血、动脉血的血清、血浆、全血等,在测量时,标本不同也会出现糖浓度的测量差异。例如,葡萄糖浓度在血清中的含量要高于全血葡萄糖,在采集患者的血液之后,需要将其放置在冰箱中进行储存,以免葡萄糖在正常室温下出现分解的情况,导致葡萄糖含量的数值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前临床上提倡在1小时内,将血液标本送往检验,在进行临床确诊时,需要空腹血糖值在7mmol/L以上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1.1mmol/L以上,证明患者患有糖尿病。在采血之前,需要指导患者在检查前的8小时,处于空腹状态,否则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检验
        患者在服用葡萄糖之后,血糖值会有所升高,这时在胰岛β细胞中就会产生刺激作用,加速胰岛素的分泌,确保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以此来显示患者的耐糖功能是否良好,了解患者的胰岛β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如果患者在2小时,血糖浓度没有降低,证明患者存在糖耐量降低的现象。选用该方案进行检查,选取的方法如下,首先在清晨需要抽取空腹患者的静脉血,空腹时间在10-14小时,口服浓度为25%的葡萄糖粉,成人用量75克,儿童要依据患者的年纪、体重适当的缩短用药量。在患者口服葡萄糖后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进行抽血检验。
三、尿糖测定
        在肾小球中会将葡萄糖滤出,之后在肾近曲端小管处再次吸收,但是在吸收时,具有一定的限制,不会超过肾脏的最大葡萄糖含量,一旦血糖浓度超标,则表示出尿糖现象。在尿糖监测法中可以在各个时间段收集患者的尿液,观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往我国在对患者的尿糖进行检测时,主要以斑氏试验为主,在试管中滴入斑氏试剂之后,将尿液在酒精灯上烧沸,然后将尿液滴入2滴,观察液体的颜色变化,但是选取该方案较为复杂,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当前提倡选用尿糖试纸,该方案具有操作便利、经济实惠、准确性高的特点,只需在试管中浸湿尿液即可。
四、胰岛B细胞功能检测
        检测胰岛B细胞的方法有很多,如口服糖负荷、精氨酸刺激实验、胰高糖素刺激实验等,可以采取葡萄糖耐量实验法,对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进行检查,当前提倡选用馒头餐法,正常患者在食用馒头后,在30分钟-1小时后,葡萄糖含量达到峰值,在3小时-4小时后,血糖值恢复至正常水平。该方案可以更好的了解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在诊断β细胞瘤中应用价值显著。
五、自身免疫抗体检测
        当前可以选用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这些抗体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案,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抽取患者的不抗凝静脉血,然后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抗体的数值进行监测,依据抗体的数值来判断阴阳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监测方法有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有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检验、尿糖测定、胰岛B细胞功能检测、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等检查方案,从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通过治疗方案的及早落实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新诊糖尿病患者的评估和检查[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06):299-302.
[2]李建英,付杰,宗士香.糖尿病患者常做的检查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680-6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