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勤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医务室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者其他致病因子侵染人体肺部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从成因角度看,肺炎主要可分为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两种,除此之外,先天基因、免疫、过敏等因素也可以成为肺炎的致病因子。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浓痰、呼吸困难等)、肺部出现固定啰音、食欲不振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是急性传染性肺炎,自2019年12月以来,以湖北省为主的我国多地均爆发大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医院要如何在肺炎患者中开展优质的护理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png)
1 肺炎患者的感染防护措施
大多数肺炎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由空气飞沫、血液等途径传播致病因子,因此肺炎患者的护理策略中,感染防护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各医院都设有发热门诊,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会被安排进入发热门诊做前期诊断工作,这样就隔开了潜在的肺炎患者和一般患者,而且发热门诊普遍具有较好的防感染措施,应对肺炎的诊断和护理工作经验也较为丰富。
常规肺炎的后续护理一般需要到感染科隔壁病房进行,对患者的不同感染性可将各类防护设施分级按需发放给各科室,同时对肺炎护理的护理人员都要进行防感染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和能力,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安全。对于隔离病房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医疗器材的消毒杀菌,在科室内部首先对医疗器械进行原位处理,由各科室护士在原位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的擦拭、清洗等处理,去除污染物。然后将全部器械统一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分类备案。再利用高压蒸汽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清洗,检查清洗后的非关键器械,达到可使用标准后发送给各科室进入临床使用,对关键和半关键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保证器械可供安全使用后发送给各科室。
对于肺炎患者家属的探访和陪护,也必须严格进行管控,防止病房内感染的情况发生,应当根据肺炎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不同有针对性的要求家属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日常行为接触,对于陪护人员也要定期检查体温,控制每日探访和陪护的时间,不宜由老人陪护。
2 肺炎患者的优质护理策略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肺炎优质护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由于肺炎患者的特殊性,不能参照一般疾病的护理方法开展工作,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患者的临床病情特点,患者的感染性等因素综合制定一个优质护理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此方法应当公开透明并及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一些特殊规定的必要性,并且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落实优质护理的实际执行,做到护理质量高,感染防护能力强,应急处置能力优秀,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肺炎患者由于需要长期住院隔离,常常会有较大的身心压力,作息也往往失去正常节奏,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定期组织娱乐活动,并带动患者一起参加,还会指导年纪较大的患者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和家人联系。还必须关注患者的各项需求,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在患者住院期间,适当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定期对患者科普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手段、出院后的恢复方法等情况,并及时向患者通报每一例出院病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肺炎的信心。工作组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后,将检查结果向其公开,并由护士向患者介绍各项指标的含义,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在不断好转,从而逐步增加患者对治愈疾病的期待感。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长期的隔离和与家庭的分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施加了极强的压力。很多肺炎患者在住进隔离病房后经常出现恐惧、悲观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医院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有意识的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人性化沟通工作。具体包括: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见到患者时面带微笑,和患者聊家长里短;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社交关系,鼓励患者间正常交流沟通。
3 肺炎患者的出院前心理辅导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改善,但在出院回归社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尤其以无法应对基本的家庭生活、人际交流为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护理中没能将心理压力得到较好的释放,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增加,造成心理障碍。笔者认为,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方案对肺炎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心理辅导,是一种颇有实效恢复患者社会能力的方法。患者经干预后心态转向乐观、积极、平静等正向状态,猜疑、躁狂、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明显减少。患者的心态控制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回归社会时遭遇的阻碍更低。除此之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患者经干预后可加强医疗依从性,表现出愿意配合治疗、用药的状态,对后遗症的治愈也有积极影响。这种心理上的正面促进作用可反馈在生理层面上,让患者的受损机能进一步恢复。实践证明,出院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减缓患者的应激心理创伤,患者出院后对未来生活也充满信心,患者对肺炎防护知识的认识也有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