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12000
摘要:现代化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跟学习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教室的设计也同样越来越趋于便利、舒适、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建筑学子初生的摇篮,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老师的教学环境、同学的学习环境、讨论环境和交流环境,设计所需的视觉传达效果、建筑图纸跟模型的摆放区域,其中包括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公共性、私密性等心理因素,还有空间流线、桌椅尺寸、使用升级等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学专业教师的主要使用者学生来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教室;行为特点;空间需求;空间尺度
1.建筑学学生的行为特点与空间需求
1.1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使用对象也就任课老师跟学生,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由此来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跟空间需求来创造一个更佳的环境,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着重于建筑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来作具体分析[1]。
对于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设计,学生在此空间上的行为特点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学生在教室中的需求跟使用情况,再加乎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一般是老师授课布置作业题目跟相应的要求,之后便是学生自己完成相关调研跟资料收集,然后构思自己的方案设计,制作图纸与模型,通过每个阶段与老师的讨论与完善,最终确定方案,最后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评图,将学生的图纸与模型公开展览。
学生绘图的具体形式包括手绘跟机绘,其中手绘又以低年级为主,其需要绘图工具(图板、笔、尺、图纸)、参考书籍、绘图专用桌椅等,即需要一个绘图工具与书籍的储藏空间跟一个绘图空间;机绘以高年级为主,使用电脑绘图,需要参考书籍、电脑、普通桌椅等,需提供一个储藏空间跟一个绘图空间。除了满足一般的上课之外,与教师一对一的讨论空间也是需要的。学生的自习可以在自己专属的位置上完成,这也是很多建筑学专业教室都会配置的个人位置[2]。
由此来说,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室的行为方式比较多样化,最主要的活动还是上课、绘图、制作模型、讨论等等,除了一般的学生之外,许多学生的课余娱乐时间也都在教室里,有时会在教室里吃饭、看看电影、进行集体娱乐活动等等,因此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设计需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增加相应的设施和空间也是需要的[3]。
1.2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需求
建筑学的授课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讲课、讨论、辅导、点评。老师在讲课时,形式多为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进行讲解,这就是一般的授课空间;老师对学生的讨论与辅导则需要绘图桌椅、讨论桌等工具,需要一面集中展示的评图桌或者墙面[4]。
建筑学专业教室更强调其能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室的大空间应从传统的的教室设计脱离开来,更加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而就目前国内的建筑学专业教室来说,主要分为两类:
(1)传统式教室:与一般的普通教室类似,但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活动内容的不同,教室空间的布置方式会相对于其他普通教室更灵活,这种教室的特点就是空间相对封闭,但是学生有自己的独立位置,整体教室不受外界干扰,便于各小组跟各人和老师交流讨论,不利于较大范围的交流[5]。
(2)开放式教室:开放式教室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室的隔墙打开,提倡教室与教室、教室与外界的交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与视觉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更加灵活。这种教室能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对建筑设计的了解有更加直观的了解[6]。
2.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尺度
只有充分掌握了人体尺度在建筑设计中的基础作用,才能掌握常用的人体尺度数据。不仅要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私密性,还要满足老师学生交流的开敞空间。在现代化普及的今天,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现代大多数的建筑学生都是用电脑制图,但偶尔也用A1或者A2的图板绘图的,因此对于桌面尺度的设计,其大小至少跟A1图板差不多[7-8]。
3.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建筑行业的也面临着许多变化,对于高校内建筑学的培养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定使得建筑教学模式的改变,这就不得不注重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设计,以学校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从学生的所处的空间为中心,供给学生一个提供思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不管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的教室,可以采用非固定式的隔层分隔空间,使得整个教室公共私密兼备,更好的发挥建筑学的设计思考模式。
参考文献:
[1]殷乐冯阳.建筑类学科专业教室设计影响因素研究[M].南京工业大学,2016
[2]王颖超.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尺度研究[M].北京工业大学,2012
[3]成智.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利用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4]Kelly Clark/Keefe,Shana Haines.Attuning to Crisscross Applesauce as Affective Flow and Material Agency in a Public K-5 Classroom:Studying School-Based Mindfulness Under Sociomaterial Circumstances[J].Qualitative Inquiry,2019,25(2).
[5]杨林川,杨辉,潘少江.基于形态构成的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重构[J].设计,2018(10):136-137.
[6]王山香,彭昕,马天宇,翁晓,柴鹏云,孙雨倩.建筑学专业教室装修改造方案研究与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28):214-216.
[7]Yungwei Hao.Middle school students' flipped learning readiness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Explor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9.
[8]梁雪.忆王学仲老师兼论建筑学的美术教育[J].中国建筑教育,2014(02):104-108.
作者简介:黄 妍(2000-),浙江绍兴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E-mail:14116389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