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18119900519XXXX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该项目内部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实施项目的评估,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避免投资风险,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输配电价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有效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将成为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是输配电资产形成的核心渠道。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建设,提高投资效益,是电网公司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项目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项目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项目投资风险的防范。
1 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功能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促进内部控制发挥预期的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资产的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项目内部控制评价有两个主要功能。1.满足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信息要求项目建设涉及到很多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者、政府部门、投资者和客户需要基于不同的目的了解项目的运营和管理。电力工程,特别是输变电工程,因其地域跨度大、受益群体多、投资规模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有助于树立更加透明、高效的社会责任形象,使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2.促进项目内部控制持续改进,防止项目风险在整个项目投资风险的过程,控制不当就会晚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不可替代的损失,组织项目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包括事先评估、物质和之后,发现的缺陷项目施工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促使公司决策部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项目风险。
2 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广泛,使评价工作显得较为复杂,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过程相对较短,还存在较多不成熟的地方。1.评价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由于对内部控制评价缺乏深入的认识,评价工作的自发性较差,评价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多局限于项目管理过程、资金控制等具体业务层面,对项目战略规划的适应性、控制环境等评价不全面。2.评价主体不规范,评价工作不全面、不客观。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进行自我评价时,存在着内部控制建设部门组织和评价同时进行的情况。在本质上,内部控制建设部门进行的是一种自查和改进工作,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对第三方的评价和监督。这两个函数是不相容的。两种功能的并行使得评价主体的独立性不强,评价效果不理想。3.评价方法和手段有限,影响评估影响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没有很好的结合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广泛使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定性评价方法,通过测试,使用更少的实证方法的分析和比较,不测试内部控制评估过程的实际操作很容易复发,影响评估结果。我国在2010年才颁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南》,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仍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评价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4.不完整的内部控制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和操作单独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监督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国有企业公共财产属性使不健全的委托代理关系,内生动力的缺乏导致内部控制和评价的约束力不强。5.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遵循相关标准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偏差作为企业战略规划应保持相对稳定,并调整根据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标准,关键还需要调整,否则相应的就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要素,也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就无法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
3 基于风险导向的项目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1.风险和回报是相伴而生的。工程项目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2004年,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集成框架》,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在电网企业项目中,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识别与工程建设相关的风险因素,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为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促使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评价和监督机制。评估部门应该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在公司治理相对完善的企业中,最适合由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来组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国有资本为主体的供电企业中,公司决策层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制约作用。2.评价内容应包括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许多建设链接,包括项目的早期阶段,施工期间,和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包含大量的业务内容,企业应当进行评估的整个过程的项目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的五要素。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具有多重目标,具体指标的设计应满足这些目标的要求,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以风险导向为出发点,明确风险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策略。(1)项目战略控制评价。风险目标主要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当地社会和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咨询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当地土地资源利用计划和环境计划,并分析和比较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检查是否有任何重大偏差,形成冲突率等指标显著的偏差。分析项目投资回报、社会和行业融资水平,比较投资回报率、预期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深入分析项目财务影响水平。(2)项目控制环境评价。风险目标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的完整性和审批程序的合理性。通过检查项目组织设置,包括是否相应的项目决策和实施,各部门责任明确的配置,项目人员岗位分工、专业能力、项目组织的完整性和不相容岗位分离程度,评价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就完成了。(3)项目建设控制评价。项目建设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的实质性工作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目标是项目是否按规范建设和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专门检查是否建设、监理、材料采购和其他业务链接实现严格的招标程序,项目承包商是否满足资格要求,是否数量的变化相应的审批程序,监督是否虚拟,资金结算是否正确和及时,等等。对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相应的测试,检查相应的内部控制是否完整和执行良好,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做出相应的评价。(4)项目决算控制评估。项目决算是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本、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风险指标主要是项目是否达到建设目标。具体检查项目是否经过验收,验收程序是否合理,工程造价是否经过审核,概算的实施、调整和批准情况,竣工决算报告是否经过审批程序。在项目决算阶段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对相关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规避上述风险,体现内部控制这一环节的有效性。4.评价方法的应用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中,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环节和不同的控制内容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对于控制环境和程序控制内容,适宜采用关键人员访谈、问卷调查等评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可以获得更可靠的专家意见。建议采用抽样法和旅行试验法,通过现场检查验证实际数据。对投资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应采用比较分析法。综合运用相关的评价方法,可以使评价结论更加可靠。
4 结论
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方法是改善企业管理,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社会经济、企业发展阶段和相关业务的变化相应调整,内部控制是风险控制的本质,针对工程项目的企业的重要影响,因此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进行的评估项目,可以加强电网公司风险控制,提高成本效益,保障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文胜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2):156-160.
[2]胡燕,晓芳.论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92-95.
[3]许延明,王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