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 牛和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牛和祥
[导读] 摘要:沥青混凝土是道路交通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在实际的施工环节,要着重控制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科学合理地控制各项细节和全过程,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400
        摘要:沥青混凝土是道路交通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在实际的施工环节,要着重控制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科学合理地控制各项细节和全过程,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加快,全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建设也向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拥有完善的公路运输体系的城市,公路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动力。但是,随着道路安全要求的提高,人们对道路施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混凝土沥青路在中国是常见的道路,混凝土沥青路面是通过将混凝土沥青与建筑材料混合制成的。将混有混凝土的沥青放置在道路上与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用压路机反复碾压。近年来,混凝土沥青这种建筑材料被普遍地用于道路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耐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得到了改善。这种材料在改善道路稳定性,延长寿命和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污染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沥青混凝土概述
        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是指把沥青和混凝土按照相对应的比例进行有效配合而获取的一种比较新型的混合材料,它自身的性能十分优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沥青混凝土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石油沥青、天然沥青、煤沥青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进一步结合道路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沥青混凝土公路与传统砂石公路相比性能更好,强度和稳定性都有提升,可确保行车安全;混凝土路面更为平整,行车噪音更低。同时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便利,维护比较简单,施工周期较短。
        2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使用的沥青材料性能不达标,粗细骨料含泥量、压碎值、粉尘含量等相关指标过高,设计级配不合理,油石比过高或过低。(2)混合料拌合、摊铺、碾压的温度控制不到位。温度过高易造成混合料中沥青焦糊、粘结力下降,产生车辙、坑洞、壅包等;温度过低则易造成混合料拌合不均,摊铺时产生“砂窝”、“梅花”、压实度达不到等问题。(3)道路下承层的施工存在一定问题,这就有可能会导致道路的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基层开裂等问题,进一步会造成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甚至整体开裂、起皮、沉降,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4)施工过程中的混合料碾压操作达不到标准要求,机具组合、碾压方式、碾压遍数不合理,出现这种问题就会对接下来的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道路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指标将很难实现预期目标。(5)细部处理不到位,如路边、井周等压实度不够,新旧路面的衔接、施工缝处理存在缺陷,造成局部起砂、桥头跳车等现象。以上这些问题都可能产生质量问题,进而对道路以后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合理确定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1)科学定义沥青的表面结构。根据城市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如果沥青表面开放或半开放的混凝土沥青,则必须密封路面以下的部分,以防止水进入内部。同时,根据真空涂布技术的质量要求计算出沥青混合料中的比例,经过多次内部实验可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混合情况。(2)改进厚沥青的设计。在设计沥青路面的厚度时,除了在项目期间增加车轴载荷外,还应考虑和改善城市交通的特殊条件,并且正确设计沥青时应考虑实际车轴载荷的数量。(3)科学设计结构和检测孔隙率。在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时,应使用三个控制指标:实验室密度,实验消耗密度的大理论密度。同时,为确保沥青路面的致密质量满足防止早期损坏的大多数要求,根据大理论密度指数(92%)计算沥青的凝结程度。


        3.2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对施工效果有直接影响,为此还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在购买原材料之前,应对生产厂家进行市场调查,选择产品质量优且价格合适的厂家购买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抽查检验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后,再进入施工现场。而且,还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制沥青混合料,完成配制后,为保证施工效果,还应试铺,通过试铺确定各项参数符合施工要求,否则应及时调整。除此之外,还应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会运用多种机械设备,在正式施工之前,要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避免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出现故障,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3.3重视对施工工艺的创新
        在路面施工中,也需关注先进工艺,创新技术的应用。只有摒弃传统的施工理念,聚焦高效、高质,才能促进施工技术的革新:首先应密切关注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进行工艺学习与引入;其次,在施工现场应依据工作特点,工艺选择等推进专业化管理,保障路面施工的稳固性,安全性及耐久性;最后,重视对高级技工的培养,使其具有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意识,有机会接触新技术工艺,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与时俱进。
        3.4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沥青路面施工的有序进行,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沥青路面施工制度,对沥青路面施工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还应强化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相关责任,并全面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对沥青路面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符合施工要求。通过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整个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
        3.5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为提升施工水平,进行质量控制应重视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素质提升:首先,应建立工作手册,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并构建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工作量化,使质量与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其次,应给管理人员提供多渠道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地自我提升,升级工作理念,掌握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了解施工工艺及机械使用等,做好现场管理,工人与设备的调配;最后,应多渠道引进人才,尤其是专业化高精尖人才,促进管理层之间的施工,管理知识传授。
        3.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混合料运料车应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根据产能、运力、运距、施工能力、气候条件等合理控制出料温度,并根据条件变化随时调整,做到快铺、快压、快成型,确保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成型等各个环节中温度满足施工和规范要求。(2)注意道路下承层的施工质量,优先选择级配良好、透水性好的砂类土作为路基填料,分层分段碾压密实,同时保证路基有充足的预沉降时间。加强道路基层的覆盖养护,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或二灰基层,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保证透层、下封层、粘层的撒布质量,使其有充足的渗透、破乳时间,以保证各结构层的层间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既为道路施工建设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仅应认识到路面建设的重要性,应用有效施工技术保障施工水平与质量,还应做好施工管控。通过技术创新、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等,使沥青路面建设符合或高于预期,以便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后续养护工作的有序推进,从而提升道路使用率,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爔.提高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的措施[J].广东建材,2018,34(12):46-48.
        [2]李遵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192.
        [3]毛舟军.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J].居舍,2018(34):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