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TOD模式成为缓解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的最佳方案,同时也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这一背景,景观空间特点也随之转变。本文针对TOD模式下的综合社区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以广州三元里项目为例进一步探讨TOD模式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TOD;景观设计;综合社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近20年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逐渐向郊区蔓延,带来了空气质量恶化,通勤时间变长,人性化活动空间压缩等不利影响。TOD模式能有效的缓解城市的无序扩张,紧凑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从多维角度挖掘城市发展空间潜力。城市居民依托便捷公共交通进行日常通勤,提升生活便利程度,提升生活品质,甚至引导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新的交通体系以及生活方式将渗透到景观设计层面,因此基于传统城市空间下的社区景观设计将不再适应这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景观设计也因此需要更新迭代升级以适应现代的TOD模式。
2TOD模式概念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城市主义倡导者皮特•卡尔索普(PeterCalthorpe)提出。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以步行路程5-10分钟为界限,大约500-800m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以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为发展核心,搭配多元化的功能业态,不仅可以有效引导人群的集散,也可在城市规划阶段通过交通先行的理念,有效引导人口向规划新城区倾斜。围绕这一理念,孕育绿色可持续的综合社区生活圈,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节省生活开支,节约通勤时间,营造高品质的休闲娱乐消费生活场景。
3TOD模式下的景观设计
3.1TOD模式下的景观空间特点
TOD模式改变了原有单一用地属性的开发模式,纵向赋予了多维度多用途的开发空间。该模式下的综合社区规划在空间结构、功能组织、动线组织上都有别于传统住区。基于这样的空间模式,社区景观空间也有别于传统的景观模式,从单一层面向多层面发展,形成多维立体化的景观空间体系。
TOD多样化的业态构成形成了多元化的立体公共景观空间,因此我们在综合社区的景观规划层面,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在高度集约的前提下构建高品质、通达性强、多功能的景观空间,使其成实现绿色宜居的愿景的核心。另一方面合理组织生活空间与交通空间的组合变化,使得慢行系统不仅仅是作为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还是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的场所。
3.2TOD模式下的景观设计目标
TOD模式下的景观空间应当成为创造生态宜居城市生活圈的重要部分。这种景观空间应具有宜人尺度、可达性强、复合多元、可识别度高的特点。因此在景观设计时通过系统化的景观规划增强居民与自然、与文化、与城市、与邻里的互动,为多样化生活场景提供舒适场所。丰富宜人景观空间的塑造不仅对提高生活品质有极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群之间的社会交往,形成社区生活圈层以及社会归属感。同时景观空间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氛围也能塑造场地气质,彰显本土形象和文化,形成文化归属感。
3.3TOD模式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建立复合立体的景观思维理念,增强景观的整体性。围绕人的体验来展开景观设计。
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TOD模式下的景观绿地系统规既要注重与城市绿化肌理的衔接构建城市绿色体系,也要注重社区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创造小区域微气候,为居民提供绿意盎然的活动空间。
促进人与城市的互动。融合周边城市景观资源需要充分解读城市现状,衔接城市肌理,梳理整合生活轨迹流线,打造便捷的生活路径,衔接周边景观脉络。植入弹性空间理念,使景观空间是多维度多时段混合的多元空间。
促进邻里间的互动。多元业态必然会聚集多样化的人群,为不同人群提供可居、可游、可停留的互动空间。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慢速交通意味着富有活力的城市,当人群在慢速通行的时候能观察获取更多信息,从而激发出交往的激情,使空间充满活力。步行友好并不是排斥机动车通行,而是通过合理的流线组织,创造以步行为主导的空间。机动车与步行的便捷转换能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营造24小时活力空间。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利用铺装、植物、户外家具等多种景观元素营造舒适户外社交空间。
促进人与文化的互动。在景观设计中植入本土文化,可以是当地生活方式亦或是艺术化IP形象,打造舒适且具独创性的空间气质,延续文化内核,营造场所感。
4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4.1项目背景
广州保利三元里项目位于广州白云新城板块,位于广州西部最强TOD广州白云(棠溪)站。周边规划有7条轨道交通能迅速串联各个核心区,乃至各大湾区城市。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3737㎡,位于广清高速东侧,南侧临近三元里大道,可快速到达城市CBD中心区域。3公里生活圈涵盖了一系列商业中心,学校及配套设施。
4.2设计定位
广州三元里项目属于社区型TOD,在工业老城区片区更新背景下,依托便捷的轨道交通体系,融入复合业态,多元社区,植入立体生活,复合美学的立体化景观的新兴设计理念,旨在整合区域资源,打造白云中心立体多元地标级住宅。
4.3设计概念
该项目概念来源于“羊城第一秀”白云山,基于项目案名“阅云台”以“立足白云之巅,揽阅未来新城”为主题概念,分别以云溪、云谷、云潭、云麓为不同地块的设计主题,呼应周边自然环境,同时回应建筑设计,以生态为基底创造立体的绿色城市山林体系。
4.4景观设计策略
4.4.1多维景观体系。立体式的建筑结构,创造出多层次的立体化的景观空间格局。传统的住区景观空间体系往往是在单一界面上展开,基于TOD模式下的综合社区景观则从同一界面延伸到多层界面中,形成多维度的立体景观体系。社区公共景观,交互式商业空间、屋顶私享花园、全维度生活馆,地标天际会所构成了该项目的立体景观体系。
4.4.2多功能弹性空间。TOD模式项目融合了多种业态,多功能弹性空间则能有效利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是在相对紧凑的空间尺度下的解决策略之一。弹性空间是从不同需求中提取想类似的空间模式加以整合。例如: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段可作为商业营销、活动舞台、社区表演等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分析不同人群的集中活动时间段和空间需求,创造24小时幸福体验空间。
4.4.3视觉的引导与连接。连接市政绿化体系,延续城市绿脉。通过细致化分景观空间功能,增加户外设施,创造人群聚集与社交机遇;通过铺装、植物以及统一的景观元素的起到视觉引导作用。利用植物围合空间消除高层视觉压力。在多层次的建筑结构下,注重灰空间的景观塑造,景观材料向室内延伸,室内外景观肌理互相咬合,将室内外成为一个连贯的空间。打造协调统一的景观空间。
4.4.4立体绿色系统。立体绿色系统依托于多维度景观体系,以人群体验为出发点,打造多层次具有连续性的立体景观。
首层营造绿色开放空间,创造“步行友好”的公共活动空间。架空层融合室内外绿色空间,形成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提供多样活动空间,丰富居住生活。屋顶花园为住户创造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私享花园。避难层为住户提供泛会所式空中休闲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舒适享受生活。
结语
TOD作为城市发展新模式,景观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转换原有的设计思路,借鉴外国成功案例,结合我国城市的现有情况,总结出具有在地性的景观设计策略,以解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所面临的人居环境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卡尔索,郭亮(译).未来美国大都市:生态•社区•美国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TOD模式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趋势探讨刘颂张莉(2012)06-0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