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都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定陶 2741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公路施工、道桥施工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道路交通网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使紧张的交通局面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汽车数量的增加,使得公路需要承受更大压力,在长期、反复的荷载作用下,使整个路基路面出现了非常多的质量安全隐患,同时部分公路路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软基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剧了路基路面的质量隐患程度,所以必须要采用专业化的处理技术来加强处理。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软基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而汽车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刚需,全国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攀升。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不难想象,公路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公路获得更久的使用寿命以及更佳的稳定性,便成为了施工、建设单位首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进行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时,就需要最大化提升软基处理的技术水平,由此才能减少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在路基的处理问题中,软基一直被认为是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所以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对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1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与治理要点
1.1含水量大
软土地基含水量大,其含水率一般可达到20%~30%。由于含水量较大,软土地基无法满足公路工程施工的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应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和措施,提高路基路面承载力。
1.2承载力低
软土地基不仅含水量大,而且其中还含有大量微生物、腐殖质和可燃气体,使其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承载力低,软土地基很难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进而提高路基的承载力,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条件。
1.3其他特点
软土地基还有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低、不均匀性等特征,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的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加强施工现场调查,详细掌握软土地基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软土地基处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增强路基承载力与稳定性,使其有效承受行车荷载,预防沉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发生,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
2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
2.1深化路基路面设计质量效果,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在对公路路面进行施工设计时,设计人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会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设计质量和效果,必须要在充分掌握公路现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进一步的设计工作。在整个设计工作开展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路施工区域周边存在河流以及护坡问题的话,技术人员在方案设计时,还要能够考虑到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要能够对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进行详细的检测。除此之外,如果在现场勘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条件还未达到施工要求的话,则需要采取改善措施,尽可能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出现,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得到可靠的保证。
2.2抛石挤淤
当施工工程所处区域的土壤处于不易抽干的情况或者水塘或者泥沙等地,这一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把那些不易于被水软化的材料,比如大石块等物质抛填在上面,同时把小石块等材料填筑在缝隙中。对于材料的抛填高度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铺路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托压式或者轮式压路设备将路面进一步压实,然后排除淤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是,直至其下沉现象不明显时,再及时的停止压实工作。压实处理技术则需要采取分层的抛填方式来实现,进一步的对抛填厚度进行严格把控,在路基的整段软基建设位置处理工作完成之后,在铺碎石工程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铺筑土工格栅。相关的施工人员则需要更为精准地将作业顺序进行有效的把控,做到对施工情况的实时把控,进一步保证路面路基的施工工程质量,降低因地质条件不良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将软土等类似性质的材料和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置换,用以满足路基对于建设材料的要求,使路基拥有更高的强度,把路基工程的基础建设状况做到更好,使路基的质量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
2.3桩体机械强度设计
在加固施工中不会向土层中再添加水,而是对软土中的水进行吸收。所以在前期的加固施工中,地基的强度一般都比较大,工作人员采用触探器对桩身的机械强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施工完成三天后,桩身的机械强度可以达到40-80击,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强度也逐渐增大。为了能够更清楚地对桩体的强度进行检验,在本试验中挖取了指定路段的桩体,并在试验室内对处于不同土层的桩体的机械强度进行了试验,试验时长为28天,结果表明所有的桩体在试验时间内都超过了设计的要求。其中,素填土内桩体可以达到2130kPa,淤泥层内桩体可以达到85kPa,黏土层内桩体可以达到1090kPa,砂层内桩体的机械强度是最大的,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MPa左右。
2.4置换处理技术
现在的置换处理技术是指将软土置换成优质土,用以保证填土工作的稳定性并且降低沉降量。将原本不满足建设要求的土壤置换成强度更高的建设材料,使路基能够在强度方面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路基建设标准,保证公路在建成之后能够正常地投入到使用中。
具体的施工方法是由人工挖掘的方式来进行填土的置换工作或者采用爆炸法把目标区域的软土挤出来,进行强制性的交换工作,这样的施工过程大多比较容易,且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在较短的工期内完成目标任务。从施工的可靠性角度来说,人工挖掘的土壤置换方式比较有优势。这一工程的置换材料需要采用那些即使处在被水浸泡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应有承载力的强度较高的粗粒土,但是要注意在置换工作完成后将压实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所置换材料的实际效用,不能在完成置换之后就忽视了压实工作。
2.5表层排水处理技术分析
选用性质稳定的添加剂加入到粘性土壤中,使土壤结构的强度得到提升,在该技术运用之后,不仅填土结构的坚实稳定度得到增加,还能够对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如果公路路基路面出现软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则会导致路基结构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者是单一的侧向不均匀问题出现,因此要想使整个公路路基路面不均匀沉降问题得到可靠的改善,则需要对一些抗拉性能较强的材料进行选择使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作业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软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着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必须要采用相关的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公路路基路面软基处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方方,李俊.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8(2):1-2.
[2]陈录录.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7(19):37.
[3]高苗苗.浅谈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J].四川水泥,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