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 史明豹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史明豹
[导读] 摘要: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西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3
        摘要: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矿产资源的源源不断的供应,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需要。但矿业的开发,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方式过于粗犷,导致对环境的影响相对恶劣,因此及时改进开采方式,做好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措施
        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国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认知比较浅,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地质环境保护。虽然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引发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复杂,而且类型多样。大规模、无节制的开采使得矿山地质环境越发的突出,如地面坍塌、泥石流、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如今国家政府已经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上了日程,并且加大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以彻底、有效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出台了有关法律规定。不管是旧矿山、在采矿山或是待采矿山,都必须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而环境恢复治理则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生态性工程。
        为了进一步确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目标与任务重点,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就是重点专项规划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党与政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坚定决心与高度重视。从本质上分析,矿山地质环境作为矿产资源和其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整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矿产资源仅仅是物质基础,而其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却是根本性条件,所以矿产资源和其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不科学、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必然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矿产资源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也会掣肘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采与利用。科学开采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两者的科学、协调发展。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不仅要科学、有效开采矿产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也要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与修复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宝贵财富。
        2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进行开矿之前需要先将矿区的植被挖走、树木砍伐,然后除去矿石上的松土和软土,降低矿区及周围的水土保持能力造成土地荒漠化的问题,随着矿区的开采规模和开采强度不断增加,土地荒漠化的问题不断严重;开矿中的山体被破损;采矿遗留的尾砂堆积,压占土地,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随意倾倒的固体废弃物造成河道淤塞。(2)大气污染。随着采矿的进行,钻孔、爆破、废石的装载和运输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废石风化形成的颗粒物质,对区域空气产生污染。(3)水污染。由于选矿、采矿活动的发生,会产生含有有毒元素的矿山污水,如果有毒元素侵入食物链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3.1从源头控制地质环境问题的出现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但在开采之前,做好勘查工作,对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有效的报告。并根据报告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开采计划,在设备和技术的运行过程中,注意输入环保节约的理念,可以在源头上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务必做到因地制宜,结合矿产资源的类型,对于内部的有害物质进行初步的预测,从而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在开采过程中出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矿山企业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调整传统环境控制的不足,将环境破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预防环境问题的出现。


        3.2全面贯彻落实矿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各项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就这一问题,当前开始出台各种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制度。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制度,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充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从而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一旦出现矿山环境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3.3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的长效机制
        对于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由于政策性的缺失,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当前部分矿山地质问题缺乏相应的负责人,导致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扯皮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该严格按照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坚持做好预防、治理以及恢复的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带头作用,采用环保创新理念不断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改善矿产资源开采的总体效益。
        3.4生态恢复
        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对植被、树木、地形地貌造成破坏,引发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因此,矿山开采完毕之后,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复垦。(1)进行地形整治。地形整治主要对低洼的区域如露采坑进行填坑,对于高出地面的部分如废石堆进行扒平,清理矿区高陡边坡上的浮土及危岩体;回填工作需要按计划、有步骤开展,鼓励推广采用覆岩离层注浆,利用尾矿、废石充填采空区等技术,减轻采空区上覆岩层塌陷,夯实塌陷区可将其发展成为耕地。(2)由于矿区开采过程中会造成植被毁坏,表土剥离,对于此种情况应该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砂池、沉淀池。(3)对于废渣做好挡墙,矿区露采场、废石堆整形之后进行覆土复绿,露采场的较缓边坡平整之后覆盖厚度为0.2m的种植土,废石堆修整后覆盖厚度为0.5m的种植土,撒播草种、树种子进行绿化,对于露采场较陡边坡的复绿采用挂网喷播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由于矿区的环境比较脆弱,草种和树种的选择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能够促进土壤改良,具有耐贫瘠性、抗寒性。此外,还可以采用新型的土地复垦技术如土壤培肥技术、微生物复垦技术等。采用生物工程进行废弃地复垦时,宜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存在污染的矿山废弃地,复垦之后不能用作农牧业生产用地。(4)加强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在矿区开采之前或者开采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主要有超前开采利用疏干水、建立反渗透帷幕、填堵导水通道三种措施,以预防矿井突水灾害,保护矿区水均衡。(5)加强矿区的废水处理,采用沉淀池、沉沙池、格栅等进行废水一级处理,采用有活性污泥法、生物塘法等进行废水二级处理,采用吸附法、反渗透法等进行废水三级处理。矿山酸性废水采用中和法、微生物法进行处理。高铁、锰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等。
        结论
        由于矿区开采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问题,限制了我国矿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矿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矿业企业及政府部门应该重视矿区环境的治理以及保护。文章主要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治理措施,期望通过分析促进矿区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乔冈,徐友宁,何芳,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中国矿业,2019,21(11):55-58.
        [2]郝晓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9(6):111-112,125.
        [3]赵红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科技风,2019(34):121+127.
        [4]张宁波.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及综合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17):159+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