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峰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余干县供电分公司 江西 上饶 余干县 335100
摘要:针对于弱电系统的特点落实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措施可以提升电气工程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本文以现阶段弱电系统中在人员素质、维护与管理方式、监测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出发点,通过弱电系统维护要点的提出,在监测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接地防雷措施的规范性等方面给出了强化维护与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安全管理
引言:有别于强电系统,弱电系统通常是一种信号点,应用与机械生产、安全监控、智能化消防、智能广播等日常生产生活的多方面,以此降低二次回路设备的绝缘要求及回路设备数量,进而优化系统运行成本。但在现阶段针对于弱电系统的运行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来推动弱电应用。
1 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维护管理现状
1.1 维护与管理方式不到位
弱电系统具有较为特殊的接电与运行方式,在对于弱电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与对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弱电系统的科学运行。例如:在进行弱电系统接地线的连接时,不能使其与强电交流的地线进行混接,并且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的回路,若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安全维护,则会对于弱电系统的运行安全与质量造成影响。此外,由于现阶段的维护与管理中,通常是在出现故障后再落实维护措施,这会造成维护的滞后性,加大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1.2 监测手段落实不充分
故障补救手段滞后的核心因素就是检测手段的契合度高以及监测手段覆盖面的不足,现阶段的监测体系还不够具有针对性与广泛性,并且监测设备急需更新。因此,需要针对于弱电监测的规模以及工作量,通过分析问题的产生因素来为弱电系统的整体提供周期性的监测管理措施,若是在发现问题后再进行分析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执行,则会降低前期的预测能力,进而增大维护与管理的成本。
1.3 团队综合素质不足
随着近年来用电需求的加深,电气工程企业急速扩张,相应的人才储备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不足,在人员的技术掌握程度以及维护经验上,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存在着滞后性。一方面是人员的理论功底方面,通常从事一线操作的技术人员为专业性院校毕业,对于知识的广度以及综合程度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掌握的不足,管理人员通常依靠经验进行弱电系统的维护,导致弱电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的不力。
2 电气工程中弱电系统维护的注意事项
2.1 防潮、防尘、防腐
弱电工程在商场、机关、学校、住宅小区等具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用于对讲、报警、监控、信息传输等方面,由于长期的使用会造成管线以及设备的老化,加之复杂的使用环境,会导致设备的进一步恶化。因此,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于使用环境以及使用需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维护。大多数弱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一般会直接与灰尘接触,要在维护的过程中对于防潮、防尘、防腐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考量。例如:摄像机由于长期的悬挂与道路的立杆,会形成灰尘的堆积,并且碳灰等一般具有腐蚀性,这会造成对于收视效果的影响,需要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加装具有一定隔绝效果的防护罩,以此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
此外,在某些湿气较重的位置,需要对于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准的测量,必要时要采取除湿措施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以此来提升设备的防潮能力[1]。
2.2 防雷、防干扰
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外界的不可抗因素,对于弱电设备的运行造成干扰,容易加深弱电设备的运行隐患,对于其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中雷击是设备的常见干扰现象,会对于设备的管线等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在维护的过程中对于这一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一些“软毛病”的出现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尤其是监控设备,由于其使用环境以及功用的复杂性,会加深不良现象的干扰。因此,在维护的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质量,并对于可能存在老化现象的元器件进行监测,对于电流电压等要进行必要的维护,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故障。在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设备,要对于其周边的电磁等情况进行考察,并且施工中要注意必要的防雷措施的施用。
3 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措施
3.1 引进自动化监测技术
对于弱电系统的监测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而提升管理措施在弱电系统中的适用水平。例如:在排水系统中,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信号的传输,将系统的信息与控制室进行连接,进而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依据监测的信号进行问题源头的查找,进而提升问题解决的效力,促进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弱电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契合度。此外,应用要做好弱电系统应用过程中,材料的有效监管,例如:在弱电系统应用与监控设备时,要选用铜芯绝缘软线作为接地线的材料,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营。
3.2 构建过程化管理体系
在弱电系统应用的设计阶段要做好规划工作,尤其要避免强电系统以及弱电系统之间的冲突,提升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契合度。并且,在弱电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要通过落实人员岗位职责,建立二十四小时的监管机制,对于系统的运行情况做好阶段性的记录,强化巡检制度,做好过程管理,将重要的记录进行整合,做成文档,以此为预警机制的执行以及后续的维护提供基础。此外,要在管理的细则方面,做好全周期、动态化的管理,强化对于弱电的控制与维护,并要定期对于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提升设备的运行质量[2]。
3.3 科学落实防雷接地举措
为降低不良因素对于弱电设备运行的影响,需要在设备的安装以及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因素考量,对于外界的不良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在对于设备本身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对于外界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管控,尤其是雷电这一常见因素,需要在设备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接线的管控,强化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性。选用铜芯等材料,将接地线科学的引入接地体,做好弱电设备的单端接地,并做好线路的区分,提升管线安装的过程化管理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为保证维护与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需要在电气工程弱电系统的维护管理中,通过维护方案的科学化与有序的管理来实现,针对于弱电系统中在防潮、防雷等方面的运行要求,需要通过过程化的管理措施以及监测技术的优化来实现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进而推进弱电系统的长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洋.电力系统中的弱电控制与维护技术探析[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19(04):63-65+81-84.
[2]党杰.如何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细化管理及维护[J].电子测试,2019(04):97-98.
作者简介:李占峰(1993.02--);性别:男, 民族 : 汉族 籍贯:江西上饶,学历:本科,毕业于防灾科技学院;现有职称: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