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6期   作者:杨继安
[导读] 为了进一步提升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安全性,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山

        杨继安
        北京华茂中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沙坪坝 400030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安全性,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设置预警标识、设置避险车道、设置电子显示屏以及急弯改善措施几个方面对具体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长下坡;安全措施;设计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逐步迈入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多。在最近几年当中,尤其一些山区地区公路建设开始逐步增多。在山区地区,地形地貌高低不平,公路路线相对复杂,同时周边树木茂密,视线不良,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由于二级公路等级相对较低,人流与车流环境更为复杂,在长下坡路段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段的安全措施设计展开了必要的研究与分析。
        
1.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增设安全措施的必要性分析
        在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必须要增设安全措施,否则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在下文当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增设安全措施的必要性展开分析。
1.1 小半径曲线与连续转弯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山区二级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相对严格,且由于车流量相对较少,因此,在设计方面就有所妥协,再加地形地貌的限制,在公路路线设计方面往往也并不能尽善尽美。在部分山区二级公路中也存在长下坡路段遇到小半径曲线与连续转弯等情况,这就导致在连续转弯处由于车速较快且道路条件相对较差,从而发生交通事故。具体而言,由于整体公路等级设计相对较低,同时在连续的下坡路段中采用了小半径曲线设计,路线的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实际要求,连续转弯的曲线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此外,还有一些驾驶员为了避免冲出道路甚至会靠内侧逆向行驶,及其容易发生事故。其次,对于大型货车而言,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一般均不采用汽刹车,而主要依赖于刹车鼓,在长下坡路段必须要连续不断地踩刹车,这就导致刹车轮毂容易出现过热失灵等情况,从而存在安全风险。最后,在长下坡路段驾驶员容易出现驾驶视觉疲劳,在连续转弯时容易出现反应不及时等情况,也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1.2 转角变化过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在笔者曾经设计的一个山区二级公路项目当中,某路段下坡坡度较大,且坡长超过2000m,该路段随后有 7 处反向小半径曲线,车速较快,对急弯难以操控。该段还设置了在较长的下坡直线或者较大半径曲线,而之后的较大转角的小半径曲线较为突然,在长大纵坡后设计了反向小半径曲线,车速较快难以控制;此外由于货车重量较大,经过长下坡后刹车易失灵,车速过快不便于操控。
1.3 隐蔽山体所导致的安全风险
        某山区二级公路路况情况如下图1中所示,在危险点A处位置,前方路段是一个长度约为3km的下坡,这就使得这一路段的车速往往相对较快,此外在A点位置驾驶员行驶出曲线之后,在主观上容易出现加速的冲动,在加油站位置,这就导致出入口的的车辆与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行驶冲突,再加之隐蔽山体所导致的视线遮挡,视距明显不足,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危险点B处于出曲线路段,据交警反映该处主要事故类型为车辆来不及转向而沿路切线方向驶出路外,160m的小半径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曲线半径较小,竖曲线坡差较大且长度较短,导致进入曲线时视距不良,直至快到坡顶处才看得出前方路线的转向方向,且由于前方长下坡速度较快的原因,驾驶员来不及操作而导致驶出路线外侧。
        
        
            图1 隐蔽山体路段
        
2.山区二级公路长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设计策略分析
2.1 设置预警标识
        通过设置预警标识能够有效提醒驾驶人员前方路况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这也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在实际工程设计当中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预警标识:(1)在长下坡的起始路段地区应设置长下坡路段预警标识,以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具体为“前方XXkm为长下坡路段,请小心驾驶”;(2)在可能存在制动失灵的地区设置刹车检查提醒标志,及时提醒货车司机检查刹车系统模;(3)在加油站、隐蔽山体等位置等位置设置交警假人,以引起驾驶人员注意。
2.2 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是避免长下坡路段安全事故的一个有效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刹车失灵的车辆回归于行驶主路线,从而避免恶性交通事故。避险车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汽车制动过程中轮胎也地面的滚动阻力来降低汽车车速,从而确保失控车辆完全停下。在长下坡路段应尽量设置避险车道为失控的车辆离开车道。目前阶段,避险车道的设计也没有专用的设计指南,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既要凭借自身经验,也需要对利用推导公式去计算避险车道设计的合理性,在事故多发地点增设避险车道。
2.3 设置电子显示屏
        在一些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不仅需要提醒驾驶人员注意,更要为司机提供更为详细的前方路况信息。对于这种路段,设置预警标识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必须要增设电子显示屏。一般情况下,电子显示屏都设置在避险车道前方100m左右的位置,显示屏需要为司机提供诸如下坡、转弯、减速、避险车道、布设线型等行驶信息。此外,电子显示屏还能充当道路维护作业工具。
2.4 急弯改善措施
        急弯地区是行车事故的高发期,为此,在急弯地区还必须要同步加强改善措施,提升行车安全性。急弯改善措施主要包含诱导线型、反光路标与防滑外缘线三种方法。诱导线型在上文中已有所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反光路标的作用主要是在晚间警示驾驶人员,在反光作用下,驾驶人员能进一步被警示,避免交通事故。防滑外缘线则能提醒驾驶人员道路的外援位置,从而及时调整行驶方向避免冲出道路、侧滑翻车事故。

【参考文献】
[1]熊英.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 公路交通技术, 2011(5):141-143.
[2]肖润谋, 王剑波, 周维新. 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段专用减速带设计与应用[J]. 公路与汽运, 2010, 000(003):38-42.
[3]熊英.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 公路交通技术, 2011, 000(005):141-143.
[4]周维东, 邬洪波, 廖军洪. 基于事故预测的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安全评价简[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林声, 刘建蓓, 阎莹,等. 基于驾驶负荷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模型[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 000(006):99-106.
[6]汪锋. 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车辆失控对策及有关问题的思考[J]. 交通科技, 2007, 000(006):91-92.
[7]魏俊峰, 马亮, 贺志昂. 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车辆安全行驶维持速度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 000(009):P.225-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