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与实施的衔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吴兰花
[导读] 摘要: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客流量较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专业性能。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客流量较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专业性能。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缺乏许多制度的制约,导致容易出现很多安全问题。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出现事故。
        关键词: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当前各行业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要在运输上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的管理逐步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特殊性,其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论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加强安全自主管理的对策。
        1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交通运输量大等特点,各项设施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与乘客、职工以及各类设备的安全存在密切关系,加强安全管理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形的基础。所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全体职工要牢牢的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中。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让每个乘客对安全的认识更为深刻,增强乘客的自我约束力与防范意识,严格地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以此将事故发生可能性降至最低。
        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在实际的交通过程中,对于具有丰富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人很少会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能够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人为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够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有序运行。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招揽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管理水平,提高交通安全性。
        2.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主要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人为参与的环境和场所,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由于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进行管理较为复杂,同时还应该关注外部环境,比如相关管理体制、社会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管理,才能够进一步保障交通的安全可靠。
        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3.1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安全影响因素较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也比较复杂,要想保证城轨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完善的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要将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确定下来,才能够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明确指导。因此,城轨交通部门还需从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入手,对日常业务活动、定期维护活动、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等展开深入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运营安全隐患,之后再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目标与指导方针,从而提高城轨交通系统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增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轨道交通管理在统一思想下有序、系统地展开。
        3.2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涉及范围广,网点众多,应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对于同一类型的网点不能有差异性,全部按照最高安全级别设定安全规章制度。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确定好安全责任人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所有操作都在监控下进行,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追,并将运输网点管理与HSE管理相结合,制定相关安全、健康、环保的多样化制度,突出管理重点,并充分吸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安全规程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和方法,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务操作和安全操作更加符合发展需求。
        3.3定期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活动
        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管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安全这根神经,很多时候员工觉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单位内部管理维护得很好,不会出问题,这时候的麻痹大意就容易使得其行为上放松警惕,从而造成事故。所以,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风险识别活动,时刻提醒大家安全第一,不能松懈。定期开展风险识别还能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不仅是定岗的员工需要检查自己所属岗位,而且要求员工参与到所有岗位的风险识别中来,充分调动所有人员进行监督,让运输操作人员了解全部操作流程,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人人都是监督员,并尽可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献计献策。
        3.4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划分责任,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相应的监督方案,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划分责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到每个人,注重细节,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
        3.5保障运行安全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要考虑到列车运行风险的各个方面,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首先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以及列车运行中的内外部环境,轨道质量及装备。其次,列车运行中的因素也要全面考虑,如列车的速度、运行的时间,停靠站点等问题,都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应考虑到的问题。
        3.6建立应急预案
        在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及相关制度的支持下,城轨交通系统虽然能够通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来消除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但从目前来看,却并不能够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应对因意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突发安全事件,城轨交通系统还需建立完善的应急安全预案,以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从具体上来看,城轨交通系统的应急预案首先应从责任划分入手,根据各岗位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范围来编制应急处理方案,明确应急期间的主要责任人、指挥调度人员以及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这样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有组织的按照应急安理方案共同应对,大大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其次,则是加强应急设备建设,既要按规定在合适位置布置各种消防设备、报警装置、照明设备、逃生工具、急救设备等,同时也要建立通畅的内部通信系统,保证人员疏散指挥及应急处理指挥能够顺利完成。最后,则是要建立完善的事后处理机制,明确安全事故原因调查、预防措施选择等一系列工作的内容、标准与流程,从而使城轨交通应急安全预案能够得到不断完善。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运输已成为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不仅是公共交通还承载着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为保证乘客财产安全,轨道交通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列车运行安全隐患,指定相关安全措施,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安全稳定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0):2768.
        [2]夏天.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4180.
        [3]陈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3003.
        [4]宋泽宏.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9(01):148.
        [5]刘佳捷.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6):2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