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李阳
[导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李阳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小学     715300
        摘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
关键词:动手意识、创设情境、反复细致讲解、趣味性、多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在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动手能力作为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课程改草的背景下,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始受到关注。目前,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现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关问题:
1.美术教学地位较低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往往重视文化课教学,这就使美术这种艺术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发展的空间,地位较低。
2.学生意识淡薄  教师教学思想与方式更新慢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意义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主要由学生和教师决定。因为学生学习美术意识不强,不愿为美术课投资,最基本的材料都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导致整个教学中动手活动的瘫痪。一些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形成了独特且较为固定的教学方式,这就可能使其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无法及时更新。
3.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由于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师认为过于重视美术课程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部分家长更加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融汇,而常常把美术作为一种爱好,认为学生可以适当爱好美术,但是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浅显策略,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1.认真了解美术,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小学生在接触美术时大都不知道美术真正的含义,他们习惯性地将绘画等同美术。

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学生只掌握了美术基础理论,学习了一些绘画技巧,从而导致学生树立不正确的美术观念。面对该种状况,我认为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的引导,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学习包含哪些方面,绘画在美术中处于什么地位,从而拓展他们对于美术的认知,使他们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2.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动手。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很快接受,在接受之余采取对应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上一年级《有趣的拓印》课,我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魔术”,将尺子悄悄放在本子下,然后让孩子们见证“奇迹”,并和他们一起探究方法,在这个充满神奇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体验快乐,学生直观得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性,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3.手工课堂重难点手把手反复细致讲解。
    手工课堂技巧性内容不一定很多,但是重难点掌握不了,却无法完成作品,所以教师应将重难点反复细致讲解,尽可能让每名学生都掌握。比如《有趣的拓印》这课的重点是寻找到能拓印的物体,能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完成一副作品。我找到凹进去的字和平面的字让学生体验并对比,学生很直观区分开哪个能拓印。为了让学生到室外拓印出优秀的作品,我带着他们一步步学习执笔姿势,反复强调和更正错误姿势及运笔方式,确保每名学生掌握。
4.适当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添加动手教学,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美术教学是相对基础的教学,课程多为基础的技巧性内容。湘教版美术教材每学期都有几节自主设计课程,我们可在教学中适当添加手工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者,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稍微动个小心思,注重课堂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动手的热情。
5.鼓励学生实践。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小学生是需要保护的群体,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伤害。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校方都尽量避免学生进行实践。这让很多学生面对动手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安全的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6.注重展示。
    谁都爱“显摆”,爱让人夸他,夸了就爱了,爱了就优秀了。为了让每名学生都找到自信,我给予他们更多的是肯定,肯定过后还要让先完成的一起合影,这样不仅“显摆”了,还督促没完成的学生抓紧时间,课后将合影照片发给班主任,班主任发班级群里,让他们超有荣誉感,下节课的工具也就自然带上了。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作为学生成长的必要因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应不遗余力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