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罗开洪
[导读] 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运动方式
        罗开洪  
        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茶园小学,贵州  毕节 553200


        摘要: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本文对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大体分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掌控力,以期为国家未来的音乐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应用

引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使学校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音乐教学方面逐渐获得学校的重视。音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其中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更加受到重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

1体态律动教学的意义
        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主要被应用在音乐教学中,其通过身体的动作,可以表达出感情活动,形成一定规律的表现效果,大体上说,就是当学生感受到音乐时,身体可以无意识地做出姿势或动作,从而唤醒学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体态律动教学具有以下三点作用: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音乐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可以把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起到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的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课堂的活跃度,在新时期教学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律动教学的手法,将节拍转换为不同的表现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深刻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2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体态律动展现音乐的旋律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课本中的节奏可以展现出不同情绪,渲染不同氛围,音乐的律动使学生沉浸其中,当遇到快速的音乐节拍时,学生可以感受到热烈和轻快的情绪,当遇到中速的音乐节拍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豪迈的情怀,当遇到低速的音乐节拍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沉重和忧伤的感觉,由此可以表明,体态律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为欣赏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更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突破传统严肃的课堂氛围,通过体态律动的训练方式,调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聆听《快乐嚓嚓嚓》《集体舞》《欢乐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动感拉丁舞》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快速的拍手,而当聆听《忆江南》《丝绸之路》《月亮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慢速拍手,通过不同的体态律动,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在表达音乐力度方面,教师可以教导学生进行音乐指挥,像指挥家一样通过双手的动作展现不同程度的张力,更好地展现出音乐各部分的具体变化,例如在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势动作,体会国歌中的民族精神。


2.2通过体态律动表达音乐的节奏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音乐的表达情感直接影响着节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从而表达出音乐的节奏,通过音乐的不同节奏,采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出节奏的轻、重、缓、急。例如,当遇到强拍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采用拍手的表达方式,而当遇到弱拍的音乐时,则可以让学生采用拍腿的表达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体态运动的训练,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将自己与音乐互相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节奏打拍子时手脚并用,通过对音乐节奏变化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感到音乐的连贯性,养成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空旷的操场上,在地上画上几条线,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音节,之后让学生演唱熟悉的歌曲,训练学生通过地上的线,表达出音调的高低,还可以让学生背下来,边唱边走,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通过体态律动提高音乐欣赏
        体态律动是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即时反应,其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动作变化,完美展现出音乐节拍的状态。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变化,进而展现出音乐旋律的高低。例如,当遇到高音时,可以让学生做出双手向上伸展、保持踮起脚尖的状态,使身体做到最大限度的伸展,当遇到中音时,可以让学生双手平放到胸前,保持自然直立的状态,当遇到低音时,可以让学生双手自然垂直,保持身体向前倾斜的状态。通过体态律动的训练方式,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需要注意的是,体态律动的动作展示,不需要强制执行和机械的记忆,而是需要学生无意识做出相关动作,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音乐节奏。另外,音乐节奏的音调和音色,也可以通过身体运动来表达,例如,在演奏《忆江南》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两组学生代表不同的节奏,当一组学生所要演奏的音乐部分出现时,另一个小组需要根据音乐节拍做出舒缓伸手的动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演奏中。
2.4通过体态律动完善学生情绪的表达能力
        情绪表达是一个人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在情绪表达方面有所欠缺,为了改变学生孤僻等消极性格,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动作,教师在引导时可以让学生在四分音的时候下蹲或者拍手,在八分音的时候跳跃。
        
结语: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可以有效融合学生身体动作与音乐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领悟作品情感,不论是对学生的节奏训练,还是对音乐曲调的学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并且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另外,学校在制定小学音乐教学方针时,也要考虑到体态律动教学在形成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走进其他学科课堂当中,并逐步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形成学校特色,构建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林阿芳.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1):150.
[2]陈震琴.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7(0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