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项目承包这种模式在国内较为常见,在运用实施的过程中,孕育出了工程管理与设计融合的EPC项目管理模式。合理使用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节省工作时间,减少投入财产,提高工程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承包商可充分利用其高水平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团队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业主也可省去多次投标的不便,实现对高质量项目的要求的同时,还可优化投资效益。但由于该模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应用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分析了EPC模式不被认同和未能按计划执行的现状,并对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其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EPC项目模式;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近年来,EPC项目管理模式逐渐被大众所熟悉知,其为一种大范围的承包业务,包括工程的各个环节,对于业主来说省时省力,效益高。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不被认同,缺少高素质人才,未按计划进度执行等。应针对以上相关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及时改进,进而改善对其的认知观念,并完善相关规定,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EPC模式的更好发展,不断缩小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
一、EPC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一)EPC 模式的概念
EPC模式是指项目总承包企业接受业主的一系列需求,并签订有关合同,双方承担相关的责任权力。企业并按照程序实施勘察、设计、采购等工作环节,从而实现全方面管理的方式,减轻了业主的负担。由于企业的全面管理,因此,项目中的造价和质量问题都由委托企业负责,有利于业主对质量的控制,降低成本。
(二)EPC模式的特点
EPC模式也就是“设计、采购、建造”的模式,它包含了工程建造的各个详细环节,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其中的设计,不仅包含对细节的设计,还有对整体的一个统筹计划,如详细的项目管理规则等。在采购环节,所购买的东西,也并非仅是一般的建筑材料,而是整个建筑所需的各项材料,需要全方位的合计统筹购买。建造就是一个工程作业的过程,如框架的建造,安装,调试维修等不同方面。由于整天管理,所以在运行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风险,这些可预见或者是不可预见的因素,带来的风险都由承包商负责。EPC对于工程的要求较高,所以需要高素质管理人才,所以相较于其他模式,具有更好的质量保证。该模式下的团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很好的沟通各个环节,融合采购,进而节省开支,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EPC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业主对EPC管理模式的不认同
项目总承包的这种方式在国内的应用还较少,还没有充分的了解EPC管理模式的真正含义,以及其诸多的优良特点。该模式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缩短工作时间,进一步减少资金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在该模式的总承包之下,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工作都不必再进行发包,从而达到了省时又省力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项目业主却未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将各个环节分开发包,从而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有部分的业主目光短浅,只看到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为了一点“权”和“利”,不愿将项目作为一个总承包项目招标。还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各项目的招标,使得设计、施工等分别进行,进而无法提高工程效率。所以为了进一步实现工业化,应让业主充分看到EPC模式的优点,进一步加强对其的认同并尝试该模式提高效益。
(二)未按照进度计划执行
要想高效的完成一件事情,那么就应做到胸有成竹,成竹则指的是一个完善的计划,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那么工程项目同样如此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才能平均分配工作量,不至于出现各种危险作业问题。但很多项目是有计划进度的,可承包商却不去执行,从而使得进度计划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的督促作用。
未按照计划执行则可能出现前期工作较为轻松,而后期出现赶工的现象,这种工作量的不一致,容易产生作业高风险。此外有些承包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常常承包多个项目,由于工作人员数量的限制,也会出现以上现象。以上现象不仅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超负荷工作不良影响,在赶工时会增加作业风险,进而产生经济财产与人员的损失。当然除了工作人员的严格执行外,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管体制,实时进行检查,进而鞭策承包商按时完成工作。
三、解决对策
(一)改变管理观念
在新时代的召唤之下,因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工程管理观念,促进EPC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总承包单位,要改变观念,应积极主动地整合各种资源,使得采购成本降下来,进而为业主和自身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也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求管理人员应从业主、项目的角度出发,考虑利弊,承担责任。完善计划方案,提前与业主协调好各项目,做好分工安排,进而快速推进工作进程。其次,对于业主方面来说,也需改变传统分别招标的观念,看到该模式的优点长处,并尝试采用该模式提高效益。改变一个传统的观念,并非简单介绍就行,而需要大力的宣传,国家的支持,以及良好实践的例子。所以需要承包方以及业主两方共同的积极努力,进而提高我国工业化进程,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二)完善相关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建设工程,则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所以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首先应提高承包公司的资质水平,强化对其资质的审查,确保其有能力承担相应的建设责任风险。其次,应明确具体责任,签合同的时候,应协调好双方的责任,以及具体的程序方案,确保承包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再次,透明化EPC的工作程序,业主应知晓分包、设计等工作流程,需严格控制起分包,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最后,明确工程资料流转程序,对待不同的流转程序,需负责人签字,从而正规化流程,方便归档管理。所以国家以及承包公司都应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从而创造更为正规标准的承包关系,促进EPC模式的快速发展。
(三)深化发展“代建制” 模式
为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提出了工程“代建制”的管理模式。在进一步的宣传“代建制”模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其具体含义定位,按照工程基本程序来准确表达。其次,国家应规范代建制合同,以法律的硬性要求确定双方的职责和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条例。最后,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来约束该模式,从而保护和平衡总承包者和业主的各自利益。如明确项目中承包者与业主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从而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要在改变观念、制定法律和规则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深化“代建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总结
总之,EPC模式就是业主将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部委托给一个总承包公司去建设安排,并对该工程的质量、效率等予以要求。相比于传统工程承包模式,EPC 模式具有包揽更为广泛,责任大、效率高等优势。该模式不需要等设计完成,才开始其他环节的工作,因为其能统筹项目设计、采购、建设,充分发挥承包的优势。总承包商的拥有更为高超的技术手段和高素质的管理能力,从而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工程效益。因此,应进一步改变传统工程建设中承包商和业主观念,以及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加快管理体系的完善,强化对EPC模式不足改进的策略的研究,进而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安平.EPC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7):43-43.
[2]樊洪峰.浅议EPC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00(020):8574-8575.
[3]张雪峰.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00(022):P.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