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石井波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石井波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建筑业也不例外。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对于建筑工程各个体系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必须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贵州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建筑业也不例外。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对于建筑工程各个体系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必须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深入研究、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系统性、科学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融合与应用
        引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就是以上述信息为基础构建的建筑项目模型。该建筑项目模型在构建时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因此该模型属于建筑物虚拟模型。BIM技术下构建出来的建筑物虚拟模型可以对项目真实进展情况进行反应,能为项目的建设构建资源和信息共享性的平台,对于提高建筑行业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以及运营部门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各部门在高度协调的基础上,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能有效遇见项目各个环节的施工情况。因此BIM技术的出现开辟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渠道。
        1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风险事件各有不同,同类型的工程也会由于参建单位的管理水平及工人素质的差异,其工程的风险也是不同的。风险事件繁琐复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工程参建各方均存在一定的工程风险。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必须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的特点,构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协调和模拟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问题,相互资源共享,风险告知防范,降低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难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构建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五个模块,集成到BIM协同平台进行全过程运行,勘察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业主可通过API数据接口连接BIM协同平台,实时监测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运行情况。
        2BIM研究应用现状
        考虑到BIM技术涉及广泛,现有的建筑信息管理方法难以形成完整的BIM模型,国内外从BIM的政策、理论、方法及平台、工具等各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从国际发展来看,美国的BIM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GSA美国总务署曾推出了全国3D-4D-BIM计划,鼓励所有GSA的项目采用该技术;USACE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也曾发布为期15年的BIM发展路线规划。英国内阁办公室2011年5月发布“政府建设战略”,多个试点项目运用BIM技术。BCA在2011年对新加坡BIM发展路线进行总体规划,提出推动新加坡建筑业在2015年前广泛使用BIM技术。从国内发展来看,诸多国家科技基金项目对BIM的理论、工具和标准进行研究。其中,张建平等研究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建模技术和体系结构,开发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数据集成平台。李云贵对国内外BIM标准和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王广斌等通过对发达国家BIM和BIM政策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我国BIM的发展趋势。指出要从战略高度重视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制定适合我国产业特点的BIM技术战略政策。我国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加快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至今多部BIM标准已经纳入国家工程标准制定计划。2015年,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BIM应用的重要意义,强调了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并从企业和项目两方面制定了五年的应用目标,提出可量化要求:截至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3.1实施空间规划
        对于住宅建筑外部环境的分析,需要以地形分析作为基础,明确建筑体量关系和地形变化情况。在此过程中应该采用专门的分析软件,为构建住宅建筑模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实践工作当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地形分析图的绘制中更加便捷和高效,提升了基础数据的利用率。尤其是通过构建GIS模型的方式,能够满足后续分析、计算工作的要求。室外环境分析和室内环境分析,是当前可视度分析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模拟的方式了解住宅建筑的环境特点,尤其是可以构建三维透视图,及时发现在设计方案当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处理,加快工程进度。
        3.2加强动态控制
        应该在设计工作当中采用BIM技术对现场实际环境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同时借助于模拟模型进行统筹规划与分析。尤其是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可以综合化管理各类数据信息,同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更新,满足动态控制设计的要求。在住宅建筑工程进度计划的设计当中,应该明确技术人员的职责,对进度规划内容进行不断细化与完善,通过场景分析与观察的方式,及时发现施工技术与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使其与实际施工要求保持一致。动态模型的构建,也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的有效调整,防止由于工程延期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3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
        借助BIM技术对建设区域进行空间规划,分析建筑区域的坡向、坡高、斜率等参数,针对复杂地形建筑空间,提供有效的设计技术支持,进而开阔设计人员思路。通过GIS技术进行坡度分析,建立相关BIM模型,对各类参数进行模拟,设计人员通过模型对施工区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获取大量基础性数据,为后续正式的建筑结构设计、空间规划工作提供详实资料。在建设区域地形分析工作完成后,设计人员即可开展空间规划工作。另外,通过BIM技术还可以在建筑内部进行视野分析、可视度分析,类似于坡度分析,设计人员建立相应模型实现对各项功能的分析、调试,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三维空间规划实际情况。
        3.4竣工维护环节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竣工维护环节可应用BIM技术,利用该技术信息一致性和可视化特点可以对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在BIM技术可视化特征性可以确保验收指标的全面性,避免验收指标被忽视问题的出现,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保证其安全性。BIM技术下可构建建造项目的维护模型,依据维护模型可以强化对管道和设备的运营管理,并做好实时监督和记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竣工和维护阶段的应用可提高明显提高管理效率,有效避免项目使用周期短和设备故障维修时间长等问题,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结语
        综上,BIM技术将工程量、模型数据和时间进度信息设置在同一模型体系中,利用流水段的变更资金信息的导入,可以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实时、高效的管控。BIM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复杂的工艺和工序进行施工模拟,实现可视化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质量进行监控。因此,BIM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工程物资、成本和施工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协同,推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趋势,推动了BI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乐,焦培培,马亚妮.基于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研究应用[J].居舍,2019(32):49-50.
        [2]车艳娜.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推广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9(21):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