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曹学敏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曹学敏
[导读]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生态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生态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并在此理念下探索城市规划的最好方法,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影响,也将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的形成。本文就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生态城市的更好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环保追求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对其有一定影响。面对这一社会矛盾问题,城市规划就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处理的关注度,有效解决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城市在致力于建设生态型城市,为的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并缓解城市资源方面的压力。同时,因对生态理念理解的还不够成熟,所以生态城市规划仍有一些问题有待处理。有关部门必须提高重视度,根据当地条件、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解决思路,保障城市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基础,将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之间能够良好的融合,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内的生态关系进行协调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能够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结合各个地区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生态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2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2.1与时俱进的规划原则
        生态城市的规划以及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是否良好,取决于能否与人口、环境以及交通等因素保持良好的适应性。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状况,实时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达到科学合理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的目的。
        2.2共生原则
        共生指的是同一生态系统之中的各要素间达到了和谐共存、互惠互利的关系。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应正确认识城市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各部分之间的互利、互助,从而推动城市系统的协调发展。
        2.3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原则
        就目前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趋势而言,生态问题是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应科学界定城市边界。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应该保护河流等水生态敏感区: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自然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生态一起开发和实施,实现雨水自蓄、自渗、自净的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保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把生态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且水资源与这一概念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这里的安全不仅指保护水资源,还指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安全,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提高人们对潜在安全危害的认识,增强防火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是海绵城市规划的要求。
        3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
        3.1生态分区规划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做好生态分区规划。一方面要全面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把握城市发展规模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学会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料,模拟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为更好的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做好准确,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分区规划要能够细化和明确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并找到其敏感与异质的部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认真负责的应对生态分区规划工作,认清工作重点,分阶段进行。可以将生态分区规划按照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等类别进行区分,然后结合城市各项城市功能指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生态分区以及评价工作。


        3.2注重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绿化规划设计
        城市的绿化设计与城市规划要紧密的联系起来,才可以促进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化规划可以帮助城市空气质量的提高,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在绿化的建设工程中,注意街道的绿化以及河道的绿化,对城市的湖泊和河道等要合理的利用,防护林方面和农田的规划也要体现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可以很好保证城市生态。
        3.3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格局是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必要内容。想要做好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就要全面掌握城市用地规划,合理分配生态用地、农田以及工业用地,促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生态安全格局主要从城市的空间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生态安全来划分规划区域,营造生态廊道,增加生态区域的覆盖范围,依据生态安全格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4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在新时期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人员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中,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而科学合理的制定一个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规划人员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到经济总量问题,提高生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全面考虑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等问题,通过各种举措落实生态城市的建设,助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需进一步提高绿色容积率。最近几年,城市规划人员认识到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间的联系后,在规划设计中有效地融入了绿化概念。研究发现,在实现建筑物全面使用问题上,有效将植物和建筑物结合起来,既能美化建筑景观,同时又能让建筑物的温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城市热岛效益的所带来的影响得以有效减少,促使建筑物绿色容积率的提高,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4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
        4.1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的绿化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绿化建设的内容不仅包含对城市内部面积进行绿化,还应包含建设城市周边的防护林带。单纯的植树并不是绿化建设的内涵,而是需要进行综合的规划。在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时,不应追求过度的统一,仅仅种植一种植被。在生态城市中,绿色植被的种类应大大丰富,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带,如草、灌木、乔木,从而达到城市绿化的多元综合建设。
        4.2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创新,来改善人居环境。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通过科技的发展,为推动我国行业转型、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中也要灵活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优化城市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规划质量。例如,可以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来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4.3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
        由于城市出现了内涝以及干旱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建设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海绵城市就成了有效的方法之一。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第一,政府应在其中起主导性作用,积极对涉及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组织和指引,这样才能形成良好发展的氛围。第二,就是需要加强对于审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于其建设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需要建立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体系。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不仅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甘春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居舍,2019(36):4.
        [2]李晓燕.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门窗,2019(21):127+129.
        [3]王楠.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9):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