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5期   作者:叶晓青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住宅建筑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
           
          叶晓青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  重庆   400039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住宅建筑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我国住宅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住宅建筑设计中提出了生态设计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住宅建筑的生态化,减少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既要做到住宅建筑的绿色化,又要实现住宅建筑设计的节约性。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规划好生态设计措施的应用,完善住宅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关键词:生态建筑;住宅建筑设计;应用
          1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论现状及其重要性
          我国的生态建筑理论仍在进行深入摸索,虽跟国外生态建筑理论相比还存在大量的不足,但它们是基于自然环境、建筑设计、设计部分总结为一体的理论,以此推延出更好的理论体系。把建筑物和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设计,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形成浑然一体。过去我国对于生态建筑理论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单纯地认为生态建筑理论意思就是将建筑物绿化或者节能就行了,但经过长期的发展,我们推翻了这个结论,生态建筑确实不仅仅是绿化和节能就能概括的。目前我国生态建筑理论重点还是放在了城市建设上,农村的生态理论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这是值得引起重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提高了环境质量,居民才能够住的舒适、住的安心,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原则
          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住宅建筑中的生态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是根据住宅建筑现场的实际条件组织生态设计,以便保障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合理性,避免产生矛盾问题。(2)以人为本原则,住宅建筑生态设计中要强调人的重要性,全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促使住宅建筑生态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3)协调性原则,住宅建筑生态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要协调,这样可以避免住宅建筑生态设计中的矛盾,完善住宅建筑。
          3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3.1建筑物选址中的应用
          建筑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工程后续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选址会影响建筑物使用后的基本概况,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物选址。建筑物设计前,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仔细勘察工地的概况,确保工程设计地点各项条件均可满足工程建设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工程选址中,不同的场地周边环境明显不同,这也直接影响了工程设计的进度。此外,要以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为基础完成建筑选址。建筑工程建设时,会产生多种噪音污染、扬尘和废物,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在传统的建筑选址中,企业较为关注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围绕生态理念开展的工程建设,则需考虑多种因素对工程综合性能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3.2空间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阶段,空间结构体系差异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传统的建筑物通常以建筑物的性能为基础,选择建筑空间结构的具体形式。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薄壳结构是工程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设计人员要以空间结构体系为立足点,融合生态理念,以宏观的视角把控建筑空间生态设计效果。且在建筑场地布置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多种要素对其加以控制。
          通常,南北向的结构布置可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自然光能够降低照明能源消耗,且风力资源也可改善室内的通风效果,减少空调运行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另外,设计人员可以当地的盛行风向为基础布置建筑的朝向,这样一方面提升建筑物构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全面落实节能理念,增强居住者的舒适度。在居民建筑空间结构设计中,住户对建筑采光提出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加大该方面的重视度。且在建筑物外部结构中,墙体直接影响了遮光的效果,故而设计时还需充分考虑建筑的光源问题。


          3.3建筑与植被的有机结合
          将生态设计理念合理地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与当地的植被有机结合,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增强空间的观赏性,而且也可起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选择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设计中科学应用植物交叉组合的设计方式。我国地域广阔,在发展中跨越了多个温度带,这也凸显了不同特点的空间环境中,植物种类之间的差别。如我国北方地区需种植温带植物,温带植物既能够改善北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可顺应北方的气候特征。南方地区则可选用亚热带植物设计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人员需大范围选择本土植物,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强,植物的成活率较高,可降低植物后期维护的费用。建筑物附近也可种植若干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从而在温度较高的气候条件下吸收大量的热。再者,绿色植物本身具有降噪的功能,经设计人员精心的设计,自然植物也可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3.4住宅建筑设计材料中的应用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与使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生态性等。在众多建筑材料中,外墙保温结构的合理选取与运用,是当前生态建筑理论背景下的主要节能技术,不仅能调节建筑物自身的温度,还能降低电能等资源的使用率,进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但据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现状可看出,选择运用外墙保温结构时,需要合理选择其保温材料,针对不同建筑类型与构造形式进行划分,并对建筑物的使用部位选择进行合理布置。住宅建筑设计中对于保温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求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还应具备使用寿命长、耐腐蚀性高、经济性能优良等特点。通过外墙保温结构的合理运用,能有效调节建筑物内部的环境温度,进而实现节能。达到建筑的生态目的。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建筑屋顶的防水性和保温层构造稳定性,为太阳能的应用和天然雨水的采集提供便利,最终有效实现有限资源的节约与绿色建筑的生态平衡。
          4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方向
          4.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住宅建筑主要是为居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知道建筑是通过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达到建筑物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4.2利用环境因地制宜
          根据生态学理论,建筑在使用生态设计概念时,实际上是建筑周围环境的经济利用,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源日益稀缺,所以必须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不能浪费任何一块土地资源。生态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共处的相处模式,尊重环境、保护环境。
          4.3强化与自然的平衡
          在生态建筑理论设计时,要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一方面要强化建筑与环境的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还要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所以既要注重居住的质量,又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与自然的平衡。
          结束语:住宅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生态设计起到关键的作用,住宅设计要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规范好生态设计的内容,同时落实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注意事项,优化住宅建筑的生态化。住宅建筑生态设计改善了人们居住的条件,符合现代建筑以人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侯鑫亮.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9,5(22):34-35.
          [2]任哲楠,金磊,潘云莆.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63.
          [3]张健.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2):85-86.
          [4]陈凯,李东旭,张彤.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28):113.
          [5]柯礼钧.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