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爱焕
广西省都安县三只羊乡上远小学 530713
摘要:小学是数学启蒙的基础时期,也是奠定未来思维的一条必经之路。计算能力是数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为中心,分析现阶段培养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并且有目标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更加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计算能力在数学领域所占分量也逐渐变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是课程学习所需,还是后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现阶段培养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规避了基础课本练习,崇尚“提升拔高的教材”
任何一样事物都是由简到繁,只有从基础做起,熟悉其模式,掌握其规则,才能继续提升进步。正如《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一样: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想要成大事者必须要先从小事做起,从基础抓。学生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教学课本是基石,配套习题册是奠定基石的垫脚石,在学习知识之后,通过基础训练习题册的练习,逐渐熟悉知识,了解知识,到最后的掌握所学知识并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重视基础配套习题册的使用,反而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不符合、不同步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有一个通病——“提升+拔高”。教师错误的主观选择,学生被动错误地接受,导致教学的方向完完全全的走偏,课本基础知识无法正确有效的学习掌握,大量无用习题册的客观影响,严重危害了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教学质量,教师无效的教学引导更是事倍功半。
(二)只重视内容教学,忽视技巧教学
虽然对于教师来说教授课本内容和配套同步练习册的教学任务已然是完成了制定的教学工作内容,但是教师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内容的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与培养,而这一点的实现结果就需要根据教师的重心倾向来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不如教授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学习接受,更是主动的灵活吸纳。学生在教师教授课程的时候,思维与想法都是和教师同一方向的,教师教授课程的方式、语气、情感等都会时时刻刻影响着听课的学生,同时,学生听讲的时候所有听到、看到的内容都会同等的复制到脑海里,这种学习思维称之为“复制版学习思维”。如果教师教授知识的时候只传输内容,那么学生通过“复制版学习思维”的思维方式就只能完成复制粘贴传输过来的内容,这叫做单一化接收。结合实际来说就可以这么理解,教师以传统的思维去教授学生知识,只注重计算结果的准确,忽视了计算方法的正确使用和灵活变化,学生只懂得一味地去拼凑答案,而不懂得主动反思计算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这就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用意和学习的真谛。
(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实际用途
尽管目前很多教学课程都进行了系统性的修订,但是教学知识始终是写在课本上的,浮于表面。许多教师授课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复述出来,课堂氛围几乎是一片沉寂。课堂之上,师生之间虽然并不要求气氛有多活跃,但是如果课堂氛围过差,师生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语言交流,那么教学质量一定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另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无法真正实用,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到,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是不可缺少,有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运用到计算能力。
然而,课堂的沉寂,师生之间没有语言沟通交流、教学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获取知识的效率低下,这些都会导致教学任务的失败。
二、现阶段加强培养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规范化教学配套式教材
课本是教学的纲领,世间所有的因果都离不开最本质的东西。例如在数学课本中的“破十法”算法技巧,对应《小学数学基础训练习题册》中第三大题“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计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并写出计算过程”题目,由课本上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练习题上的题目,通过基础的练习题的训练来掌握计算方法的熟练运用,这就是回归课本,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配套实用性问题。教学的重点是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教授知识的难点是基础,重点也是基础。因为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的,教师在最初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尤其注重节奏,要把知识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开始把基础打牢固。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先打基础,后提升,搭配教材配套的基础习题册进行系统化、有针对性的练习训练,后期再尝试提升类的经典习题,做到先易后难,由简到繁,有层次的学习才会带来好的教学质量。
(二)实行全面教学模式,内容教学与技巧教学兼容
要想做到全面教学,就必须学会内容教学与技巧教学兼容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能提供技巧的教学,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利用技巧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教学任务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将会更加轻松,而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自主学习的灵活吸收将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今后的发展更是一大助力。“复制版学习思维”不仅局限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十以内数字的减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上节课所教的知识点“拆分法的复合型解决方法”来进行简单的变化,灵活运用,以此来完成课堂随笔练习题。
(三)增加教学师生互动,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还需要增加教学师生互动环节,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反馈最能凸显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如果能够使课堂拥有一个好的氛围,那么就极有可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课堂学习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学习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压抑、枯燥乏味,课堂环境变好了,教学质量就会有所突破。
另外,学习数学最直观的目的在于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即发现或遇到了问题,有办法解决、处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结合实际生活,以生活中合适的例子作为题目,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找出解决办法或最终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计算的用途,走出课堂也能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也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教师应该本着“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将所学寄托于事件,将所悟表现于教学”的思想去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计算能力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学生基础教学的奠定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反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实际状况和新的教学理念,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教授时要做到回归课本内容的基础教学,注重基础配套教材、习题册,实行内容教学与技巧教学的全面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带动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71-72.
[2]蒲天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6):121+123.
[3]王永芹.试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