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韦彩玲
[导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要求
        韦彩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小学部,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要求“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把课本抽象的知识理论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只有把数学教活、学活,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建和生活相关的情境,让知识从生活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一、依托生活实例,渗透数学思想
        由于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许多学生在学数学时,都会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理论,没有将理论与是实践结合起来,觉得理论呆板无趣;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没有给予良好的引导,把数学问题复杂化了,显得很空洞。所以,为了使大部分学生爱上数学,爱学数学,教师就要及时更改教学策略。依托生活实例,渗透数学思想。例如:笔者曾经教过关于积木的数学问题。当时,我让学生用积木来代替学生喜欢吃的水果。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水果。最后哪个积木堆得高,就代表哪种说过最受人欢迎。在堆积木的过程中,就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积木要从同一平面开始堆,只有在同一平面开始,才能够看出谁堆得高。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步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数学,喜欢数学。
        及时要尽可能地把数学和理论知识相联系。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讲解数学,使数学变得更有生活味。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启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这些方法都适用于小学生,首先让学生们主动思考,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我们的数学学习,需要的就是这种引导和发现。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没有直接教给学生什么是三视图。而是先摆出一个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分别从前后,上下,左右三个方向去观察。然后讲讲他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时候个别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我会用讲台上最常见的得粉笔盒来做例子。让学生进行一下联想。这样,理论联系生活,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一些。所学即所用,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从不实际运用,那么很快,所学的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得干干净净,可能分数就只是唯一的收获了。与我们学习的初衷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我们的孩子不仅要能够准确足量的掌握课本知识,也要把学生带到课堂外的地方,多多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学角度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草坪上,进行角度的测量,实际地把握理论知识。这样,当学生家里有花草种植或者田地里耕耘需要用到角度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使所学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反过来,生活中实际的操作也会反作用于学习。学习的动力越强烈,学习效果就越好。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用眼观察、积极思考,自己整理思考的能力,思考与行动同时进行。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三、让数学植根于生活,挖掘潜在的生活化内容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三个主体,缺一不可。教师按着书本讲课,有什么讲什么,很少涉及关于生活中的常识,对于数学这门看似很生硬的学科更是如此。这是自古以来的习惯,也没有老师进行反驳。其实,现在的教学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课堂不是那么的生搬硬套,数学教学也不是乏味无趣的。不是简单地教计算公式,而需融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在里面。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把日常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例如,在对“吨的认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们由于年纪小,接触的事物少,对于这个数学名词毫无概念。这时候,如果直接进行讲解的话,学生可能由于认知水平受限,不太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生活化联想。举例说,同学们应该都见过煤,很多很多的煤放在一起。那么,这么多的煤我们应该怎么说呢?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专属名词来定义它呢?然后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在回忆了所有已学的知识之后,发现没有准确的词能够来形容,这时,便会联想到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吨”。这时候,就乘机会把吨的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吨”是用来形容大型事物的质量。学生在明白了这些基本知识,在大脑里形成了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师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个例子。然后就例子进行解答。教师在联系生活时,要做到准确、有趣,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总结
       生活是数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生活,数学就如无源之水,没有了活力与生机。学习也便失去了所有的乐趣与色彩。所及,教师要用心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可用的细节及实例,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来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看待生活,分析问题,从数学中获得无穷的乐趣。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小雪.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比较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徐锦野.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