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上保护层厚度如何控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6月11期上   作者:李红梅
[导读] 目前建筑工程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最直观给人的感受就是建筑整体观感、建筑物的寿命、钢筋混凝土成型质量及耐久性,而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乃至建筑物寿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以说控制好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也就是解决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所以规范上明确规定了钢筋保护层在相应混凝土等级和对应环境下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值。

6127221982030XXXX0陕西省榆林市  李红梅  719000

摘 要:目前建筑工程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最直观给人的感受就是建筑整体观感、建筑物的寿命、钢筋混凝土成型质量及耐久性,而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乃至建筑物寿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以说控制好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也就是解决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所以规范上明确规定了钢筋保护层在相应混凝土等级和对应环境下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值.本文分析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不高的原因,这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施工方的责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工地上采取的新创意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保护层
        一、什么是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其作用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纵向钢筋(非箍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保护,即混凝土紧紧包裹在钢筋表面,保护钢筋免受外力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直接侵害;二是化学保护,即水泥水化时析出大量的Ca(OH) 2 ,使混凝土的初始碱度变高(pH>12),这时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种致密的钝化膜, 钝化膜可避免钢筋锈蚀,起到了保护钢筋的作用。所以合理设置保护层的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是减少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提高结构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不高的原因
        笔者在施工现场通过巡视、验收及平行检验时发现施工单位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普遍存在问题,保护层厚度偏大,特别是现浇板内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难以控制。本人与施工单位人员也进行了现场查看、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施工单位项目部在施工前技术交底不到位,工人只知道盲目施工或者仅凭经验操作,不看图纸设计说明,导致垫块规格偏差或放置位置不当。
        二是标准层现浇板筋所用塑料垫块强度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易被踩碎、踩踏,导致负弯矩钢筋翘曲或下沉, 分布筋弯曲贴板,致使混凝土成型后在现浇板底部形成一道道钢筋的痕迹,甚至出现钢筋外露,从而增加了钢筋锈蚀的机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三是现浇板筋设计规格偏小,容易弯曲、变形,各工种工人在交叉作业时将板筋踩踏严重,再加上工人未按照规范要求间距设置垫块,随意性较大,保护层厚度难以控制。
        四是现浇板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普遍不被重视,特别是楼梯梯段板,保护层垫块设置间距过大或未设置,导致保护层厚度偏小,产生露筋现象。
        五是基础使用的钢马镫下料不准确或弯折角度不正确,导致保护层厚度偏差。
        六是模板制作安装不到位,模板制作尺寸偏差或安装时有缩模现象,导致保护层厚度偏小,产生露筋现象。



        七是采用垫块形式多样,特别是梁钢筋保护层垫块,有的施工单位采用碎砖垫块,厚度难以控制或者将碎砖撒在梁支座内,有的根本未垫在钢筋下面,更谈不上保护层厚度控制。
        八是现在高层建筑均使用固定泵浇筑砼,泵管与现浇板筋虽然有轮胎作缓冲,但浇筑时由于泵机产生的冲击力还是将板筋及所垫保护层压塌,压散,造成保护层厚度偏大,另外建筑内有伸缩后浇带的,施工单位普遍不重视,由于吊模、砼浇筑、垫块放置密度过稀或未放置等原因,导致保护层厚度偏大。
        九是目前施工单位为确保楼层净高,普遍将楼层标高提高1.5cm,如果板筋保护层垫块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局部砼浇筑过厚,将导致保护层厚度偏大。
        三、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及对进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熟悉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有的施工图纸中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本工地部分楼栋基础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为40mm,有的楼栋为50mm,如果统一按照50mm来做,就导致了保护层厚度的偏差。
        2、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一般在板底钢筋绑扎完毕后,现浇板内线管预埋及梁外侧模板的安装要同时进行,以减少内在板负弯矩钢筋绑扎时现浇面上的作业人员数量或者上层板筋保护层垫块在各工序结束、验收前垫,这样既确保钢筋成型质量,又不会由于施工人员过多,将保护层垫块大量踩坏;同时应注意成品保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可派专人进行监督,及时警告作业人员尽量沿钢筋马镫支撑点或梁上通行。
        3、加强对钢筋及钢马镫翻样工作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监理人员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在后续工程中避免再次发生。
        4、加强对模板制作、安装的质量控制。制作时尺寸要精确,安装时要注意垂直度、平整度及楼面标高、现浇板厚度,施工单位质检人员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加强钢筋绑扎及钢筋保护层垫块安放固定工作。钢筋骨架绑扎横平竖直,主筋位置正确,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事先划线,再绑扎.保护层垫块按照规范要求放置,一般要求是间距0.5m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及监理人员应在巡查和验收中检查施工人员保护层垫块规格、位置是否正确,严禁工人为了图省事或者施工工序安排不当,直接将梁或者板的保护层垫块撒在梁支座或现浇板面上,未与钢筋结构形成有效连接。
        四、结束语
        钢筋保护层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的楼板开裂、板底露筋泛锈等就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施工,合理安排好施工工序及施工进度,按照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原则抓施工、检查、整改、落实、复查,才能切实地提高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让广大业主能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011年版)[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