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王村丽
[导读] 对于普通高中校园来说,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村丽
        上海市徐汇区董恒甫高级中学  200030
        摘要:对于普通高中校园来说,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促进高中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具体有:物质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学生学风建设重服从轻关怀、制度建设重制定轻落实,精神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等,这对于我国高中的文化建设推进来说没有实际作用,甚至会影响我国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为了发现不同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应当加强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基础学习,对其进行研究,还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明确其主要目标。另外,应当突出校园中人的主体地位,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最终为促进我国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的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不利于我国校园良好的学风建设。对此,本文针对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相关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有效推动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高中校园文化水平的提高[1]。
一、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课程已经发生了一些改革,素质教育在普通高中得到了初步的落实,并且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普通高中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推动素质教育水平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影响,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一)物质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高中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不可忽视。具体来说,高中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体现在校园的规划、建筑装饰、环境卫生和教学设施等多个方面。作为一种实体形态,是校园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载体。对于学生而言,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通过调查发现,在高中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高中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总体来说体现出追求技术而忽视了教育的功能。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缺乏总体观念和文化思维,导致对于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严重不足。建筑物的分布形式和相关造型显得呆板生硬,文化内涵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有一部分校园物质建设缺乏教育价值。还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标志性建筑,让人眼花缭乱的彩色玻璃,随处乱挂的条幅标语,这对于学生文化情操的陶冶来说,缺乏实际价值,甚至会对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产生影响。
        其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更加重视班级和办公室内的文化建设,而学生的宿舍和食堂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来说高中学校的宿舍和食堂文化氛围相对比较简单,其设施陈旧,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方式相当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同时,其服务水平比较低,基本上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死角[3]。
        最后,在普通高中标志性文化建设方面,更加重视管理者的意志,而忽视了学校中的师生实际想法。校训,校徽,校旗,校服的设计往往更加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内涵,这通常是由于相关的学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来决定的。通常来说,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本校的校训,也不了解学校中的建筑物名称的具体来源和包含的实际意义。这种忽视师生的主观意志进行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将普通高中的物质条件和实际精神需求分开的方式,缺乏对于学生的人文心理关怀,也违背了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4]。
(二)制度文化建设重制定轻落实、重服从轻关怀
        普通高中制定的规章制度基本已经十分完善。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其设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充分、及时地落实,其结果就是制定的完善规章制度难以发挥出重要的价值,过于形式化。另外,一些普通高中的规章制度十分冷漠,要求学生高度服从,缺乏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关怀[5]。
(三)行为文化建设比较片面
        行为文化是一种学校中的教职员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和产生的文化活动,是学校的价值观和学校精神的折射。因为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但是一些普通高中学校在文化的建设方面缺乏整体的计划,导致学校中的行为文化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6]。
        首先,重视学生文化而忽视了教师文化。一些高中学校单纯地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认为在普通高中建设校园文化,主要就是调整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紧抓学生的文化建设方面,但是却忽视了对于教师在普通高中的教学重要性,教师的文化定位十分模糊,使得学校的文化建设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其次,重视学校中的课堂文化而忽视了课外文化建设。目前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着的高考,固然是整个高中学习的建设重点。而将所有的目光都考虑在高中课堂文化的建设方面,避开了课外文化建设,将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地放在课堂中,导致高中学生视野的开拓受到限制,其个性和长处难以发挥,违背了素质教育进行的本质[7]。
        最后,重视主流文化而忽视流行文化。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决定了建设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虽然说以主流文化作为建设的中心,但是流行文化也是整个高中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体现在学校中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影视、体育和流行音乐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身边,将其应用到校园文化中,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也可以阻碍文化的发展,不能对其进行一概的打压和忽视[8]。
(四)精神文化建设重表面形式、轻实际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要求学校通过不断的实践,在社会文化背景和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是大部分师生都认同的精神观念。目前普通高中的精神建设重在表面开展,而对于企业的实际内涵却有所忽视。
        首先,是对这种文化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强,不能够转化为整个学校积极向上的动力,而学校的价值观是学生们在学校中生存和学习的精神支柱,体现着学校的重要特征,对于学校的教师人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一些高中学校对于本校价值观的确立来说十分漠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写在相关的文件上,没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真正的落实。甚至有一些学校没有明确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
        其次,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比较陈旧,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缺乏创新。现如今,一些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缺乏相应的文化内容思考,盲目追求实现统一。处于不同位置的学校,办学水平也不同,但是其精神内容却大同小异,甚至连学风建设内容也照搬照抄,缺乏独特性。
二、制约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用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教育经费投入程度不高
        20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对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变革,也将义务教育纳入了社会制度保障体系当中。但是普通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的部分,政府在对普通高中的经费投入部分没有产生相应的重视,使得普通高中的教育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时期,其教育经费大多是依靠于当地的经济。在这种条件下,一些普通高中的校园建筑十分陈旧,教学设施十分缺乏,校园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学校的管理者甚至需要整天为校园经济奔波,导致对于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了相应的思考。


(二)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十分肤浅,缺乏文化意识
        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仍然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普通高中的关注仍然体现在升学率和生源质量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产生应有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高中校园文化理论十分匮乏,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一些普通高中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探索。高中的教师体系对此的重视程度不高,意识十分薄弱,缺乏相应的能力,这对于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三)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新的思想难以深入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受到传统教育的干扰,仍然坚持应试教育制度,进行课程改革和转型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社会中普遍关注高中的升学问题,高中教师很少考虑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为了达到升学率,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很早就到了学校,晚上很晚才离开,在校期间除了体育课和活动时间,几乎一整天都处于教室中。在对高中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之后,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没有体现出实质性的变化。就是说,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新的文化观念难以在人们的心中渗透,学校的价值观取向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从应试教育方面转变到真正育人的方面,学生整体的创新精神有待提升,整个校园中的文化建设十分缺乏。
(四)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构思不强
        作为社会文化中的子系统,校园文化各个方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一部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特质。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应当是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而精神文化应当是其他三种文化的内在含义。目前,在我国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构思并不强,各种文化的建设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平衡,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很难推进。
(五)评价标准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全面
        如今,我国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的评价体系的效果作用不大。传统的学校评价体系当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做出十分明确的要求,这就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没有被相关教育部门重视并提上日程,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评估体系也是走个形式,实际上相关部门和领导都忽视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不利于我国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
三、建设普通高中校园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学习,重视对校园文化的研究
        为了建设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应当对校园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目前,大多数对校园文化进行的研究都来源于高校,而普通高中的研究内容就十分稀少。学校的管理者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通常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去建设,导致学校的文化建设很长时间都停留在形式方面,而没有实质内容的提升。要建设完善的校园文化,就应当加强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充分掌握校园文化具体应当包含的内容和种类以及功能,优化管理方式。对此,高中学校的领导应当带头积极提高学校的文化建设理论水平,并增强相关人员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和思想。在此过程中,积极鼓励相关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工作当中,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学校的校园文化构建方式。
(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明确校园文化管理的目标
        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来说,管理制度和规则是十分重要的。普通高中应当建立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的体系,明确校园文化的具体管理目标。相关部门并应当配备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不断强化校园文化管理机制,从而保证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需要对校园文化的制度进行创新,并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体系,通过学生的管理加上家长的配合工作的方式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共同发展,使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应当从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价值观,显现出学校的优势,并制定完善、全面、严格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及制度,其内容要考虑到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使得相关内容更加清晰,具有可操作性,防止校园文化管理流于形式。
(三)统筹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性
        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含知识文化,心理文化,文体文化,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体现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需要调动学校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育的重教育性,还要注重地域性和时代性。要重视相关文化的建设,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让精神文化作为其他文化的主导思想,将校园中的各个方面都涵盖在其中,对校园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督,从而保证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四)突出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人的重要价值,尊重师生的实际意愿和价值观念,让教师充分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让教师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以及学生的良好学风发挥出重要的价值,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帮助学校树立更加高大的形象,促进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说,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校服和校徽的制作过程中,了解到其中的具体含义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珍惜学校的建筑物,花草树木,并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纪律,推动普通高中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五)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创新,建设具有独立特色的校园文化。从物质环境以及校园建设等方面出发,从制度形式结构上进行着手,表现出普通高中和其他学校的不同,创立出学校的独特优势,使普通高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观念,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六)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对于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应当提供相应的支持,体现在物质和财力方面。政府应当为学校的文化发展搭建相应的平台,保证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监督和检查,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功能和重要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和体系,管理和评价的目标,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普通高中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此,本文中提出的一些应对策略能够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促进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晓平,夏巍.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1:140-144.
[2]安志强,李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协同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08:70-73.
[3]冯立元,孙维娜.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2:21-25.
[4]朱京凤,张桂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49-51.
[5]吴雪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47-50.
[6]张琼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52:106-108.
[7]高帅,温海霞.论校园文化熏陶向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4:30-34.
[8]杨建,方浩.校园文化对就业观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01:8-14.
作者简介:王村丽,1974年 3月生,籍贯:上海,女,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务:校长,研究方向:教师队伍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