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工程补偿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王文豪
[导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 838200
        王文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    838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大大提高,科技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人们对大江大河的开发技术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大量的水利工程应运而生。不可否认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增长以及保护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巨大创伤。因此,如何在修建水利工程时做好工程补偿措施,不轻视生态平衡发展,从而减少它对环境的不利因素成为了关键。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工程补偿
        本文首先从它的定义出发来认识水利工程,并且介绍了一些有名的水利工程,分析它具有综合性强、影响大、规模大等特点。其次从土壤成分、泥沙淤积、生物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水利工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应分析水利工程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定期疏通淤积泥沙、合理保护当地现有生物等工程补偿措施,为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水利工程的定义
        水利工程指的是中央、企业单位、地方或者是其他方式例如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投资建设的具有水资源保护、发电、除涝、供水、防洪等作用的工程以及附属配套工程例如修复、扩建、改建等等。小范围的农田灌溉渠道给水工程到大范围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都属于水利工程的范畴。
        二、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具有疏通水路,防洪等作用,它可以有效的保护居民居住区以及田地,使其不受到大水淹没,冲刷的灾害。同时可以科学有效的利用天然河流的疏导拦截,来改善土壤环境,补充土壤的水分和营养。但是在另一方面,一般水利工程都建设在中上游,这就导致了部分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淤泥被过滤在水库中,使得中下游的淤泥肥源含量降低,土壤的肥力因此减少。同时,由于水渗透影响了地下水位,位于河流两岸的区域极易出现大范围土地盐碱化和次生沼泽化。
        (二)水利工程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容易将改变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原有的转移输送方式。比如,在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设计初期,设计人员想把黄河的泥沙大部分截留在水库里,使黄河下游的地上河不会因为泥沙堆积而变高。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应用底孔排沙系统,导致位于下游的地区仍有大量泥沙淤积,这不仅仅使得水库容量减少,还容易形成引起洪涝灾害的“地上河”。
        “地上河”的问题屡见不鲜,比如,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在当时轰动一时。在修建尼罗河大坝前期,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出的沙量与海水侵蚀度不相上下,二者相互抵消,地中海岸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算是生态平衡性发展。但是,在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大坝拦截了上游的泥沙,日积月累,沉积在水库中,带往下游的泥沙量大大减少,地中海岸失去了泥沙补偿,原有的平衡状态遭受到了破坏。


        (三)水利工程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堤坝,会大大威胁到了洄游性鱼类的生存,它们正常的生活环境被打破极易会造成灭绝。在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之后,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反而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例如:在鲁布革大坝,其下游的水温一般维持在10~18℃,平均水温比建设前大约降低了5℃,最高水温降低超过10℃。同时也造成下游鱼类产卵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各类鱼产量也只是之前的十分之一。而在我国的长江,白暨豚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的态势,本就稀有的白甲鱼、中华鲅产量更是少得可怜。
        三、水利工程补偿措施
        (一)加强对土壤的保护
        为了减轻水利工程在旱涝方面对土壤带来的破坏以及土壤经过长期的灌溉逐渐加重的盐碱化。因此,要提前做好抗洪和防旱的预防措施,做好工程的质量建设,确保水库的牢固性,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准确检测和计算意外情况的发生。做好田地灌溉工作的同时,降低洪水和干旱对土壤的破坏,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二)及时清理淤积的泥沙
        水利工程的水库起到的是蓄水作用,但与此同时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都被截留、沉淀,随着时间流逝,水库河床会逐渐升高,水库中的是水量比较少,也就是说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水库河床升高,水库的蓄水量减少的问题。一般来说下游河滩的农民会种植一些作物,而农作物的成长必须要需要沙化土壤,流向下游的泥沙减少,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所需沙化土壤不足,养分缺失抑制作物的生长。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及时做好泥沙清理工作,把它们输送到河流的下游地区,一来能够加固堤坝,同时还可以加固河床,为农作物成长提供基础,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三)合理保护当地现有生物
        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原有的生存环境,从而会迫使部分种群迁徙,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部分鱼类或微生物彻底灭绝。为此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同时要关心到各类生物的生存现状,极力避免采取破坏它们生存环境的手段,也要积极的采取保护措施,科学的为它们创造更加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例如采取人工增殖的方法,来保护现有生物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这个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充分了解认识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重大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工程建设人员一定要树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做好建设工作的同时,承担起维护生态平衡的重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与治理措施的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20):27-28.
        [2]滕娟,刘颖,吴泽昊.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影响要素探讨[J].珠江水运,2020(03):78-79.
        [3]宁逢伟,李海涛,陈波,白银,王子龙,张丰.典型湿度环境下水工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裂性研究[J].建筑技术,2020,51(01):21-24.
        [4]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