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英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621000
麻醉是现代医学治疗中的必要辅助手段,可帮助患者在无痛的前提下完成各项治疗,包括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图1),不仅保证了临床治疗的顺利性及安全性,且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临床医疗事业的推进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专业角度来讲,麻醉之所以可消除机体的疼痛感,是由于麻醉药物阻断了人体痛觉的信号传输,从而导致我们的大脑无法接收“痛”的信号,或出现短暂的大脑“麻痹”,由此,我们在麻醉后往往不会感觉到疼痛。目前,临床使用的麻醉药物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大脑发育较为完善的成年人中通常并无较大的不良影响,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或出现退化的儿童及老年人群体中,麻醉的应用极可能对其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当老年人接受大型手术治疗时,其记忆力及学习能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且据相关研究显示,极少数人可能出现永久性损伤。鉴于以上报道,目前有不少人常常会担心麻醉对身体及智力造成伤害,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对麻醉持以消极甚至是抵抗的态度。对此,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麻醉的风险情况吧。
1.什么是麻醉风险?
麻醉风险是指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其在治疗期间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若未及时发现与处理,极可能导致功能性障碍的发生,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死亡的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几乎所有的手术与麻醉均伴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与手术方式、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等因素存在密切的关联,是由以上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在不同的治疗方式及患者中,其麻醉风险也均有较大的差异。
2.麻醉风险有哪些呢?
(1)患者自身的潜在风险
对于部分健康知识较为缺乏的人群,其对自身疾病,尤其是潜在慢性疾病往往不够重视,且对治疗方案及麻醉的认知程度也通常较低。因此,此类患者对医务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出现隐瞒过敏史、进食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特殊情况,严重影响了治疗及麻醉方案的实施,从而导致麻醉风险的提高。此外,对于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危重症患者,其麻醉处理难度往往较高,因此常伴有较高的麻醉风险。
(2)急诊手术常见风险
当出现危急情况时,部分患者在进行急诊手术前,其麻醉准备及评估工作往往不够充分,且术前的禁食时间也达不到临床标准,由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麻醉风险。尤其在颅脑外伤、创伤性休克以及大血管刀刺伤等急诊手术中,患者潜在的慢性疾病及精神系统疾病通常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治,从而大大增加了麻醉管理的潜在危机,容易产生术中危险情况。
(3)麻醉师带来的相关风险
目前,大型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若麻醉师存在认知不充分、风险意识缺乏、监测不全面以及心理素质差等情况,则极易造成麻醉准备不充分、病情评估不全面等问题的出现,当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时,极易导致患者由于气道堵塞、通气困难等事件出现生命危险,对其治疗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麻醉药品本身的风险
部分麻醉药品在进行连续性的使用后,患者通常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合理的麻醉药剂量可起到致治病救人的效果,而不合理的用药剂量,尤其是滥用麻醉药品等情况,极易导致各种不良风险的产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外,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过敏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麻醉师在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药物剂量计算的同时,还需充分掌握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情况,否则可能引起心跳停止的情况发生。
(5)手术造成的风险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而对于患者来说,其手术损伤越大,伴随的麻醉风险越高,患者从麻醉中的恢复也就越加困难。此外,在实际应用中,麻醉通常实施在重要器官的附近,这一操作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若操作不当极易出现伤残及死亡等情况。
(6)其他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全麻苏醒措施通常在手术间实施,没有规范化的麻醉复苏室,而现阶段普遍存在手术室紧张的情况,因此部分患者的术后麻醉苏醒措施往往较为仓促,若患者苏醒不完全,极易导致延迟性呼吸抑制、通气不足以及呼吸道痰液堵塞等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 减少麻醉风险的措施有哪些呢?
(1)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高级麻醉专门人才奇缺,所有进行麻醉操作的医师都需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避免麻醉风险的产生,同时加强操作的规范化与严谨性,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醉前,需做好充分全面的术前准备,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高危风险设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在充分确定患者的病情及状态后,再给予适当的麻醉措施,并进行全面监测,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麻醉在临床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大于麻醉本身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不必因麻醉的风险而完全否定麻醉的实施,如何有效减少麻醉风险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