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618100
小儿哮喘属于呼吸道疾病,在春夏季是高发期,因为此季节鲜花盛开,且天气也比较干燥,空气内致敏因素比较多,儿童一不小心,就会患上哮喘,表现出反复咳嗽、气促等症状。虽然小儿哮喘不可怕,但要科学认知,否则就会让小儿哮喘病情加重,危及小儿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来讲一讲关于小儿哮喘知识,让各位读者正确认识此疾病。
一、何谓小儿哮喘?引起因素有哪些?
小儿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等为特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表现为气促、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凌晨与夜间加剧或者发作,并伴有气流受限现象,但属于可逆性。具体引起因素如下:
.png)
(1)免疫因素:大多数小儿哮喘都和过敏有关,是因各种过敏原让机体出现慢性气道炎症、变态反应性等引起,其疾病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
(2)精神因素:儿童受到某些刺激,在负面情绪的长时间影响下,会出现哮喘疾病。
(3)遗传因素: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病症,遗传倾向比较明显,若亲人中有人患有过敏性疾病,那么儿童患哮喘的风险比较高。
(4)内分泌因素:小儿哮喘和内分泌因素息息相关,因为有2/3的哮喘患儿进入青春期时临床症状就会自行消失。哮喘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月经期间病情会突然加重。哮喘患者出现甲状腺亢进时,病情也会加重。患儿过于肥胖也会影响病情。
(5)过敏原:儿童在空气内尘螨、动物毛屑、蟑螂、霉菌、花粉等过敏原影响下,会引起哮喘。除此之外,儿童食用坚果、牛奶、花生、虾、鸡蛋、蟹、大豆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也会诱发哮喘。
(6)运动:哮喘患儿病情没有控制住就开始过度活动,也会让哮喘急性发作。没有其他疾病诱因,仅在运动时发作,也被称作是运动性哮喘。
(7)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大多数哮喘患儿都是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除此之外,支原体感染也会诱发哮喘疾病。
二、如何治疗哮喘患儿?
(1)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哮喘反复发作或者病情加重。虽然哮喘疾病无法根治,但是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控制,例如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规范用药。
(2)缓解药物:使用此类药物,能快速改善支气管痉挛。具体药物有:①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要吸入给药,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支气管舒张剂,同时也是哮喘急性发作时首选药物,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小儿都适用,对于病情比较轻、急性发作的患儿,可口服适量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短期治疗。对于高于12岁的患儿,使用此类药物的同时,还需辅以控制炎症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②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比较重,且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儿,常使用泼尼松等全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③抗胆碱能药物:此类药物需吸入给药,因舒张支气管的效果较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弱。为此,临床上使用此类药物时,常和效β2受体激动剂合用,较适合中度病情、重度病情的急性哮喘发作患者。④短效茶碱:使用此类药物缓解哮喘症状时,不可单独用药,因为此类药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反应。且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服药期间还需严密监测患儿血药浓度。⑤硫酸镁:对于初始治疗没有反应,且存在低氧血症的患儿,或者用药治疗1h后肺功能FEV1指标在60%以下的患儿,可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滴注给药。
(3)控制哮喘药物:此类药物多用在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儿中,需坚持每日用药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并抑制炎症。具体药物有: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在控制哮喘时,首选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ICS类药物,是最有效的一种抗炎药物,且是吸入给药,药物能直接在气道黏膜部位发挥药效,进而有效控制住炎症发展,且全身不良反应风险比较小。但要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才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②白三烯调节剂: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具有耐药性好、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等优势。现今,常使用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轻度哮喘患儿。或者联合其他药物,用于治疗病情较严重的哮喘患入,特别适合不愿使用或者无法使用ICS类药物的患儿,或者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小儿哮喘患者。③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分为口服型和吸入型药物,其中口服型药物有特布他林控释片、沙丁胺醇控释片等,能显著缓解夜间哮喘症状。但因此类药物具有潜在副作用,为此,不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控制哮喘疾病。而此类吸入型药物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不能单独将此类药物用于缓解哮喘用药,需和ICS药物联合使用。④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常用此类药物预防刺激因素、运动因素等诱发哮喘。⑤缓释茶碱:此类药物要和ICS药物联合使用,可作为控制哮喘的长期用药。但不建议哮喘患儿长期使用,因为此类药物具有毒副作用。
上文即是关于小儿哮喘知识,此病本身并不可怕,科学认知此病是关键,希望各位读者通过上文,能知晓小儿哮喘的引起因素和治疗方式,进而有效防治小儿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