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方
汉川市精神病院 湖北汉川 431600
【摘要】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06月-2020年0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72例展开研究,应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平均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给予康复护理中引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范畴,是一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障碍。临床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若是进行合适的辅助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1]。本研究对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2019年06月-2020年0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平均分为试验组、参照组(n=36例),试验组女性19例、男性17例;年龄32~73(52.37±3.62)岁。参比组女性20例、男性16例;年龄33~74(53.11±3.25)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临床诊断标准患者(2)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3)存在思维破裂、松弛、思维混乱、情感淡漠等症状患者。排除标准:情绪异常患者、继发性意识障碍患者等。本次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产生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精神分裂症相关治疗药物。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引用积极心理学理论:(1)树立患者感恩的心态。护理人员应该建议患者多阅读感恩类文章,树立感恩的意识,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2)进行健康知识宣讲。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实际状况,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此外,还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嘱用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3)控制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并介绍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比如,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等,都能够平复患者情绪,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避免病情加重。(4)与患者家属合力护理。患者由于精神障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协力护理患者,热情对待患者,让患者感受家的温暖,尽快适应病房环境。(5)为患者树立希望。防止患者出现情绪低迷,抵抗治疗的情况,可以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播放励志电影,树立患者自信心,对治疗过程充满信心,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临床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1)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使用抑郁自测量表(SDS)和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好。(2)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重。(3)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和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和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和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对比(±S)
.png)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指感知觉、情感、行为等出现异常的精神障碍。此障碍常发生在青年或青壮年时期。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幻觉、错觉、思维混乱、行为异常、抑郁、焦虑等,具有患病率高、病程久的特点,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方面关注不全面,所以,需要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树立患者感恩的心态,进行健康知识宣讲,控制患者情绪,与患者家属合力护理,为患者树立希望等方式,提高患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情绪,更好的控制病情,增强生活质量[2-3]。研究表明: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临床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颖.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140,149.
[2]张姗姗.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