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魏晓
[导读]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总医院急创综合外科收治的 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魏晓
        身份证号:44160219930120****
        摘要: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总医院急创综合外科收治的 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外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月期间急创综合外科收治的 20 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0 例。对照组男性 5 例,女性 5 例;年龄 24~71 岁,平均(43.25±5.64)岁。研究组男性 5 例,女性 5 例;年龄 29~72 岁,平均(43.83±5.82)岁。在本次研究开展之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平行对照研究中分别给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和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内容主要包括。
1.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患者在入院之后面对新的环境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介绍相关的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周边环境,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并且在沟通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后续护理奠定基础[2]。
1.2.2常规护理
严格按照外科护理流程和相关规范标准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根据患者手术类型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保持良好病房环境,加强心理干预,动态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状况。⑵护理风险管理:①在护士长组织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构建三级质控网[3],一级质量控制负责人为高级责任护士与责任护士,二级是小组组长,三级负责的是护士长与护士。明确各级职责,护士长作为外科护理质量第一负责人,需要制订风险监控标准,同时组织小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职业责任感。②全面分析以往外科护理现状,明确护理工作不足之处和发生率较高的风险事件,并分析原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集体讨论制定出预防和解决措施,做好护理记录,第一时间将不良事件上报。综合评估外科患者具体情况,为坠床、意外拔管、跌倒等高风险患者制订应急预案,并重点监控。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躁不安,无法耐受护理操作,则应该做好意外拔管的预防,妥善固定好导管,必要时可以适当约束患者[4]。对于高风险患者,责任护士需要守在床边,随时观察,以保证患者安全性。③完善外科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评价体系,保证每项护理操作都有据可依,重视每个护理环节。考虑到外科护理人员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大,所以要重视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实施弹性排班制度,让护士有充足休息时间和处理个人事宜的时间,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在弹性排班基础上,合理安排每个班次护理人员,让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护士搭配年轻、活力充足的护士,通过“新老搭配”排班模式来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开会,阶段性的总结问题,分析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完善护理对策,同时明确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监控的问题。④护理期间,如果患者病情加重,甚至病危,必须强化护理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增加巡视次数,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检查病床的轮子、护栏是否完好,保证患者的临床安全性。

每天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提前 30 min 核对交接内容。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之交流,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做好安抚工作。对于患者和家属存在的疑虑,不逃避、不敷衍,要给出专业、明确的解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落实告知义务,医患双方共同承担护理风险。⑤定期组织外科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护理团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巩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与团队的综合素养。新入院的患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风险防范措施。护理人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避免出现言语不当、行为不当、操作不规范等问题。⑥对于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外科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类型制定应急预案、风险防范方案,以应对患者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完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停水停电、医院感染、坠床、滑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要求护理团队必须熟悉并掌握应急措施,对于高风险患者,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患者留置导管期间,应充分保证管道的通畅性、牢固性,加大对各种导管的管理力度,避免导管堵塞、脱管、延迟拔管等问题。定期评估患者的拔管指征,以免长时间留置导管出现交叉感染。⑦细化护理操作流程,医院管理人员通过研究、分析资料、组织医患座谈会等措施了解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既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又调节了医患、护患关系,按照患者的风险级别,将护理工作分为一级(红色)、二级(绿色)、三级(蓝色)三个级别,规范风险防范标识的使用。无法自主饮食的患者采用红色标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采用白色标识、少盐低脂饮食的患者采用黄色标识、素食患者使用绿色标识。用黄底黑字在洗手间等区域标注“小心地滑”的醒目字样,从细节做起,加强风险事件的防范。
1.3观察指标
        选取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采用心理学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分值范围 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开展疼痛评分,分值范围 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9.0 软件,以 x±s 表示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分别为(66.23±7.28)分和(7.28±1.45)分,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分别为(66.55±7.31)分和(7.32±1.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分别为(93.69±9.36)分和(2.68±0.74)分,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分别为 (80.87±8.88) 分和(4.64±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束语
舒适护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对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断优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外科患者病症复杂,疾病类型多样,病情不稳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舒适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 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等,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分别为(93.69±9.36)分和(2.68±0.74)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7±8.88)分和(4.64±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凤丽.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